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浙川情谊深 共谱“协奏曲”——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背后的两地教育情缘
发布日期:2024-06-04 浏览次数: 字体:[ ]

“习爷爷给大家回信啦!”

5月30日下午,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五年级(1)班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这封回信背后是一段在20年前结下的温暖情缘。

之江小学前身是南充市嘉陵区的一所山区小学,山高路陡,校舍老旧。2004年年初,好消息传来,东西部协作浙江帮扶工作组要来帮助学校实施迁建。这一消息很快落地。2004年5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为学校培土奠基。为感谢浙江的援建,学校也被命名为“之江小学”。

在东西部协作机制下,之江小学成为浙江在南充援建的166所希望小学之一。“音乐、陶艺、国学、书法、象棋、羽毛球、乒乓球、舞蹈……”20年后,五年级(1)班学生唐海铃和同学一道,在信中向习爷爷介绍了学校的兴趣班。正如他们所言,经过20年的发展,之江小学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早已不是曾经那所山区小学了。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离不开教师们的用心付出,更离不开浙川东西部协作的深情厚谊。近年来,武义县、临海市累计向对口帮扶的南充市嘉陵区投入教育协作资金3115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当地困难学生学习生活难题。

“姚老师,临海有什么好玩的吗?有机会我一定去看看。”“学校又开始上阅读课了,您能不能推荐一些阅读书目?”临海市哲商小学语文教师姚海红下班后,她的手机总会响起,都是之江小学学生的留言。今年年初,她完成一年半的支教返回临海,直到现在学生们依旧牵挂着她。

2021年以来,临海与嘉陵两地深化合作,互派教师交流。姚海红加入浙川东西部协作临海驻嘉陵工作队,主动申请来到之江小学送教,并担任班主任。

在与学生们的接触中,姚海红发现班里一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从那时起,她便经常在晚饭后特地散步回到学校,陪住校的学生聊天、逛操场,给不太会梳头的女生扎辫子。慢慢地,学生们和这位异乡来的教师越来越亲近……“在深入交流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之江小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升。”姚海红说,在浙川东西部协作临海驻嘉陵工作队牵头下,哲商小学、之江小学联合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手拉手、共阅读、向未来”系列活动。

临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嘉陵所需、临海所能”,推动两地学校、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动,实现两地教育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近年来,临海市选派5名教师到嘉陵区的学校支教,嘉陵区选派8名教师到临海市的学校挂职任教。临海市还积极推动嘉陵区的学校与金华市婺城区、武义县的优质学校交流互动,目前四地结成共建学校32对,并开展线上线下相关活动,通过实地互访、网络远程、建立工作群等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合作共享与深度融合。

2021年,全国新一轮对口工作开启,按照“一省对一省”的原则,浙江结对四川,其中浙江11个市62个县与四川12个市(州)68个县结对,而教育帮扶一直是浙江对口工作的重点方向。

正在浙江捷昌线性驱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的16名四川学生也看到了这封回信,觉得备受鼓舞。他们都是来自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技师学院)东西部协作班的第二届学生。该校已有学习数控、电子信息、机器人、文旅等专业的80余名四川学生,他们正通过“蓝鹰工程”在绍兴接受职业教育。

近年来,绍兴与四川省乐山市的“山海情”不断升温,依托“蓝鹰工程”深化与乐山市政产学研用协同,开展东西部职业教育学校之间、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目前,两地28所学校结对形成9个校校联盟,并在6家上市公司设立实训基地,开设“中芯班”“晶盛班”等品牌订单班,培养乐山籍学生1000多人。此外,绍兴还牵头联系职教名师打造30个“蓝鹰之师”创新团队,组织100名教师结对,促使两地职业教育共研共育标志性成果、共建共享引领性教育资源。

“20年来,全省陆续选派近万名教师前往对口帮扶地区。”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牟凌刚表示,通过长期支教与短期支教相结合、小组团和大组团相结合等形式,浙江一直在努力提升西部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并构建了覆盖全学段的教育支援帮扶格局。

开展工作对接343次、召开会议162次、签署协作和交流协议169份、参与交流活动的学生978人次……记者拿到了一份去年浙川双方教育部门的工作对接记录。畅通高效的协商沟通,已成为常态。

据了解,自2021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开启以来,浙川双方教育部门积极指导各市(州)、县(区、市)教育主管部门加强项目规划,支持四川结对县(区、市)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培训教师、进行信息化建设等。仅2023年一年,浙江就在四川投入教育帮扶资金超1.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2万名。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