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4-00159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4-06-13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温州市优化强师惠师政策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 2024-06-13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江省温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先后出台教师礼遇优待二十条和尊师强教十大举措等,不断优化教师成长发展环境,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机制强落实,夯实教师队伍建设保障。一是建立教师编制周转保障机制。建立市县教育系统编制“周转池”,用好现有教职工编制存量,协调保障不同区域编制需求。加大事业编制资源统筹力度,将精简收回、机构改革以及挖潜调剂出来的各类事业编制资源,优先统筹用于补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推动教育编制跨层级、跨区域合理配置。二是完善教师工资动态增长机制。将“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落实情况”纳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与公务员平均工资实现预算、调整、落实“三同步”。落实乡村教师、幼儿园教师、班主任、特教教师等重点教师群体待遇保障和荣誉激励,每年为担任班主任满一定年限(高中25年、其他学段30年)的在职教师颁发终身班主任奖并给予专项奖励。三是健全教师减负增效机制。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意见》《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工作的十条措施》等,通过保障课时待遇、健全服务机制、精简评审检查事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等举措,不断强化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缓解教师身心压力,保障教师专心教学、潜心育人。

拓新平台助成长,赋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一是精细化推进教师培育。实施党政领导联系服务领军教师专项行动,完善领军教师科学选拔、精准培养、贡献考核、奖励表彰、辐射带动和服务期承诺等机制,提高年度贡献奖励。完善教师全员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出台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等系列政策,鼓励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近2年来,全市新增省正高级教师及省特级教师153名、市级领军教师1500余名,温州市瓯海区入选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二是系统性提升校长能力。出台瓯越名校长培育计划、未来教育领导力瓯江论坛计划、“教育家型”校长后备人员培养方案等政策,专门设立3000万元瓯越名校长培育专项基金,打造“瓯越强校”“初中强校”等校长研修培训品牌。优化校长学年工作目标、试用期满和任期目标考核机制等,设立校长职级奖励和考核奖励,推动校长“委任制”转向“任期制”改革。三是多维度给予乡村教师支持。推动名优教师配置向乡村倾斜,在乡村学校任教满15年和30年的教师,申报中级和高级教师职务,可不占所在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专门为山区海岛县设立定向岗位,为乡村薄弱学校设立特设岗位,近2年市领军教师评选中定向、特岗占比分别达到23.3%、38.2%。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研制《改善偏远乡村学校教师食宿条件工作方案》,完善教师工作生活设施设备。近2年乡村教师津补贴总投入6.1亿元,受益教师9.2万余人次。

多元协同聚合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一是汇聚社会兴学助教力量。出台《促进全市教育基金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健全市、县、乡镇(街道)三级教育基金会(基金)全覆盖体系,联动构建全社会关爱教师大网络。完善基金项目化落地推进机制,设立“瓯越情”教育基金、乡村教师年度人物奖励基金等专项基金,用于慰问困难教师、奖励优秀人才、培养乡村学校“种子教师”等,充分发挥正向激励和引领作用。目前,全市共有教育类基金45个,近2年捐赠收入约2.3亿元。二是注重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开展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评选,选树思政教育最受欢迎“双十佳”教师、“最美温州人·最美教师”、最具影响力幼儿园教师和科学教师等,举办寻访温州教育“大先生”、“我的教育故事”师德专题报告会等活动。出台《温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荣誉退休制度》,近5年选树各类教师先进典型3000余人次,充分发挥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三是完善教师关心关爱体系。成立“教师关爱”工程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团,全域设立困难教师帮扶中心,建立重点人员档案,近2年帮扶困难教师770人次,总金额725.15万元。出台《温州市教师礼遇优待享受优惠优质公共服务操作办法》等政策,为教师提供各类优享服务。如,会同商务部门联合推出“温享消费 礼遇教师”系列优惠活动,教师可凭“礼遇优待卡”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城区公共泊车位免费停车、免费游览市内重点景点、享受医院优先服务窗口等,切实增强广大教师职业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来源:教育部官网)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