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4-00132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4-05-14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嘉兴市加快构筑青少年思政教育新生态
发布日期: 2024-05-14 浏览次数: 字体:[ ]

嘉兴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强化资源统筹,突出内涵建设,以“大思政课”理念全力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深化思政课堂改革,抓好思政教育“主渠道”

一是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系统构建思政教育体系,打造嘉兴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合体,每年针对各学段贯通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思政教育一体化研讨,努力实现教育目标递进性和学生成长连贯性相统一。建立“课堂+实践”“校内+校外”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理论教学、实践锻炼、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维度培养方式,让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二是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创新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将思政课建设与嘉兴市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等有机融合,将中共一大党史、马家浜文化史以及王会悟、茅盾等历史名人事迹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编写各学段一体化“红船精神”教材。嘉兴市“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三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学质量,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初高中实现全覆盖配备,小学配备率达到70%。健全市、县、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市、县两级配备思政教研员,各中小学校建立思政学科教研组。由市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32所大中小学740余名专家教师组成“8090宣讲团”,打造构建“1+32+N”宣讲体系。

二、健全实践育人体系,开拓思政教育“新阵地”

一是丰富实践育人载体。将研学活动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培养,全市共打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48家,认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教育点341个。组织编制“嘉禾五育”研学地图和手册,开发《红船少年先锋行》等研学课程,每位嘉兴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须完成“红色研学四个一”活动(即重走一次一大路,瞻仰一次南湖革命纪念馆和红船,考察一次大运河和江南水乡文化,沉浸式体现一次“初心”话剧)。2023年,全市中小学共开展研学活动2000余场,参与学生50余万人。

二是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全面启动“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地学习和体验。如成立“红船小讲解”队伍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开展志愿讲解;组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宣讲团赴国家博物馆参与讲解;成立“红船学社”理论宣讲团赴新疆内高班开展“红船精神”进天山等宣讲。

三是提升铸魂育人实效。组织开展“6个1”体验、红色教育“3+X”研学、“重走新四军澉浦之路”等系列活动,通过案例探讨、情境体验、沉浸调研等教方式,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嘉兴大学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红色话剧《初心》在全国公益展演百余场,多次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栏目关注。

三、聚集协同育人合力,营造思政教育“好氛围”

一是健全家校共育机制。积极探索家校协同开展思政教育模式,出台家庭教育规范化建设标准,建立“学校家长示范校”创评制度,促进家校在思政教育中紧密协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设“校家社”共育体试点10个、学校家长示范校30所、数字家长学校265所,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148支,培育家庭教育指导教师180人,其中省级特聘讲师、教育讲师11人。

二是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将名师先贤、标语誓言等思政元素融入校园环境和师生生活日常。大力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融合学校历史人文底蕴,建设校园文化长廊,让学校的教室、寝室、餐厅等各功能区间厚植红色文化基因。

三是加强学生关爱守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深入开展全市教育系统“网格连心、组团服务”活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服务共同体。目前,全市有148个基层党组织建立服务机制,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加入班级线上交流平台,1624名市属学校教师党员进入服务网格,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线上线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持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实思想道德教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