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4-00081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4-03-29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大城市学院“三位一体”深入推进美育浸润行动
发布日期: 2024-03-29 浏览次数: 字体:[ ]

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方式,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浙大城市学院坚持以美育为重点强化五育并举,通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初步形塑了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城院特色美育体系。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非遗”之美涵育家国情怀

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美育源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初步打造了“墨香校园”“良渚文化进校园”等特色美育品牌,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一是开设优质课程。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全国非书法专业院校中首家设置学分制书法课程,整合学科优质师资推出考古学、历史学类公共选修课程,以学生需求为依归,开设艺术进阶类课程,形成分层分类课程美育体系。二是建强师资队伍。构建大师资体系,聘请国际知名艺术史学家白谦慎、教育部书法指导委员会委员于钟华、浙江省书法研究会主席池长庆等书法名家担任书法类课程授课教师,邀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授“良渚遗址与中华文明”系列大课,用好教育大资源,全员共筑育人合力。三是营造浸润氛围。开设书法特色班、举办《书法对比展》,打造“良渚文化进校园”专题展览,连续三年向近万名新生赠送文房四宝,在潜移默化中彰显育人实效,在持续浸润中为学生铺就文化底色。

二、利用丰富文教资源,以城市之美启迪实践智慧

学校牢牢扎根杭州办教育,把城市作为育人“最大的实验室”,将开放办学的理念融入美育全过程,探索在与城市的互动中持续推动学生养成实践智慧。一是首创城市通论大课。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以属地城市为研究对象的通论课程——《杭州通论》,邀请学界、业界的“杭州通”担任主讲教师,组建导师组带领学生深入杭城,以“精讲+沉浸式体验”模式引导学生感知杭州之美。二是打造“行走的美育”系列课程。将走进城市地标作为新生始业教育、课程情景式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走访与观摩、提问与回答、讨论与阐发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深刻体悟“两个先行”“数字经济第一城”等城市特质的现实逻辑。三是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与杭州市委宣传部共建杭州城市体验研究中心,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西泠印社社委会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汇聚美育要素搭建大资源平台,合力推进“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

三、打造优质平台载体,以校园之美提升人文素养

学校坚持将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营造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在校园美育文化氛围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一是举办特色活动。持续开展面向人人、人人参与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戏曲进校园、新生音乐会、书法绘画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活动,精心打造“非遗有我 美好城院”“书法美育季”等品牌活动,构建特色突出、百花齐放的校园美育活动体系。二是建设展陈空间。利用图书馆、行政楼、活动中心、教学楼门厅走廊、自修教室及楼宇间“微展廊”建设分布式展陈空间,举办金石文化、宋韵文化、地方文书等主题展览,把校园学习生活空间打造成“随处可交流、随处可学术”的高品位公共文化空间。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实施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建设数字文化走廊、数字文化馆,将云展览、数字文博等数字化文化展陈新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合,让学生能够“足不出校”欣赏世界各地、古今中外的名家大作与艺术展览。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