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4-00386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4-12-05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四双”合力走实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之路
发布日期:2024-12-05 来源:新闻办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相关要求,依托水利行业办学优势,以水利工程专业为试点、创办水利工程综合改革实验班(“大禹班”),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与行业企业携手走出一条紧贴社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双主体”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现代学徒制学院——“大禹学院”,邀请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形成“校-企-校”产教联盟,明确“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资源的深度融合。研究制订“现代学徒制三方协议”范本并落实签署学徒、学校和企业三方协议。校企双方探索学校传统招生专业“先招生后招工”和高职提前招生专业“招生招工同步”现代学徒制一体化招生工作机制。此外,学校在全省11个设区市建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牵头成立“浙江水利行业公共实训基地”“华东地区水利电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不断丰富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共建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等生产型实训基地。企业向学校教育基金会捐赠设立大禹创新奖学金,奖励在技能竞赛、实习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导师与学生。

“双身份”切换:打造职业学习情境

依托“大禹现代学徒制学院”管理平台,学校在5个专业(群)中设立学徒制试点专业方向,相继开展了“1+1+N”、“X+1”等多种合作形式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学生在校期间既是学生也是学徒,校企联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推出“2+1+2+1”六学期“工学结合”进入退出动态管理机制。通过“8小时上班制教学”等角色切换,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之间建立紧密联系,提前熟悉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环境。通过完善“四双一体”人才培养标准和条件,开发理实融合的新形态教材和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制订校企联盟学业认证标准等,学生深度体验“双身份”项目化学习,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数量、质量双提升,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质培优。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水利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骨干人才230余名。

“双导师”携手:激发校企共育活力

由校长担任“大禹班”德育导师,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准员工”,学校优选“双师型”教师、企业选派高管及优秀项目经理人或技术骨干组建“双导师”教师团队,每位导师带1—3名徒弟进行师徒结对,联合为“大禹班”授课。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获得了更全面、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参与企业项目建设,组织企业导师进校参加思政教学培训,不断提升“双导师”教学队伍综合素养。截至目前,已建成省(部)级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2个,立项省级协同育人项目9个,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多次获得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等奖项。校内外导师合作开发“云工地”“云课堂”等创新型教学模式,建成现代学徒制新形态教材、现代学徒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近20项,并联合实施“六位一体”评价制度夯实育人成效。

“双文化”浸润:营造培根铸魂生态

聚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以创建“周恩来班、邓颖超班”为载体的“伟人文化”和“承大禹之志、传治水精神”为核心的“治水文化”两大校园文化品牌二元归一,通过设计大禹服、治水锸,实施“请进技能大师”“走进专业场馆”“感知大工程”“服务大项目”的“四大联动”系统工程,把校园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深挖行业企业红色文化资源和助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等元素,凝聚成“大禹班”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着力构建校企文化“双培”体系下的思政育人新格局,一体推进课程教材资源、实践空间资源、师资队伍资源等方面的文化浸润与涵育。通过校企党建共建、先进人物宣传互访、举办“大禹班”开班宣誓、组织学生追寻伟人足迹、争做志愿服务“河小二”等,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能干事的新时代水利工匠青年。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