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杭州一所小学推出“育儿宝典”,专门教家长用好《家校联系册》 | ||||
|
||||
对于家长们来说,家校联系册一定不陌生,每天记录娃每天的作业,还能与班主任沟通在校情况。不过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很多一年级家长聊起这本册子还有点小迷茫。 有家长说,现在有班级群,跟老师沟通的方式很多,家校联系册得手动填写,效率不高;还有家长坦言,每天写家校联系册感觉是形式主义,家长有负担,老师批改也挺累。 家校联系册真的是“鸡肋”吗? 前段时间,我们就报道过有家长和孩子把家校联系册“玩”了新高度,把小小格子变成每日造句练习地,既促进了母子之间的感情,又借此训练了娃的拼音和语言组织能力。其实,小小家校联系册为学生多维成长提供真实记录,也是爸爸妈妈们亲子陪伴的重要载体,关键是这本册子该如何使用。 在杭州市北塘河小学,最近家长们都拿到了一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这本家长专属的“育儿宝典”,结合家庭教育切入点,分类别、分角度,为家长们提供了详实且极具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配合使用的专属“育儿宝典” 教家长怎么用好《家校联系册》 自《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发布以来,家校社协同育人已成为共识。如何架起家庭、学校教育之间的桥梁,设计可参考、可记录、可互动的载体,是家校共育往纵深处发展的方向所在。 杭州市北塘河小学是2023年新投入使用的学校,纳入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在开学初,学校编制并发放了《家校联系册》。该手册传承江南品质,经过校本化设计,以每日记录、每周交流、每月小结为时间线,并在五育并举的视角下,引导学生每周自评、每日阅读、每日锻炼、每日劳动,让学生充分感受自我阶梯式的成长,从而为学生多维成长提供真实记录。 近一个学期使用下来,家长们提出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是很多学校的新手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比如关于作业管理的填写,家长是否需要陪着完成口语类作业?检查作业时,查的是哪些内容?要关注哪些细节?每天的阅读记录,是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有没有一些好办法可以指导? 说起来,每个孩子都极具个性化,所以家庭教育并没有统一标准,家家不同,人人各异,无教材,无范本。 倾听到家长的心声后,北塘河小学关注家长家庭教育的实际所需,推出北塘河小学家长专属的《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结合《家校联系本》中的家庭教育切入点,提供了详实且极具操作性的方法指导。 前期,这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先在一个班级进行试点,使用一段时间后,又完善了一些细节,比如针对孩子阅读习惯及能力的形成,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情境细分为无法独立阅读与能独立阅读两种情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家庭阅读方法指导。 聚焦一年级孩子习惯养成 指导手册上都有细致介绍 其实新手家长们关心的话题,大多聚焦在几大类:一个是口头作业检查,《家校联系册》上有相关内容的填写,但检查口头作业时到底该检查什么内容,家长们心里没有底;第二个是专注力的培养,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无关动作比较多,或者时间观念差,不会管理时间,作为家长该如何干预?另外还有阅读习惯的培养,家长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可真正要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会涉及到一些方式方法问题。 1月5日,杭州市北塘河小学第一期家庭指导会议如期举行,学校聚焦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以“好习惯·‘家’速度”为主题开展家庭指导活动。现场不仅发布了这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还以倾听一场专家讲座,观摩一次圆桌论坛等形式,给家长们提供满满的育儿干货。 在圆桌论坛上,有家长提出了自己遇到的问题。有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比较拖拉,还有男孩子朗读课文时漏字添字的现象比较多,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翻看《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上面就有详细的实操方法介绍。 就拿检查口头作业来说,查的是习惯、专注力和态度。不仅要检查读书的姿势,关注记录的字迹是否端,当家长遇到具体问题时,还要给出可行的方法。比如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观念较弱,家长可以用“将任务分段”“关注孩子学习区域的相关物品”等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如果是无意识发呆,可以规定好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并用奖惩方法来激励鞭策孩子。 谈到阅读习惯的培养上,参与圆桌论坛的几位家长们达成了一个共识——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唤醒孩子的阅读热情。大家也传授了一些方法,通过购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亲子共读后的心得交流等,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而《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建议更为细致,亲子共读可以绘本故事书为主,第一遍由家长带着一起读,关注封面、书内画面和文字,第二、三遍孩子自己读,家长帮助认字,手册上还提供了二维码,扫一扫就有推荐阅读的相关书目。 家长们也关心孩子专注力培养的话题,比如高频使用计时器、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等小技巧,都让新手家长们觉得超级实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