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扎根高原育桃李 教育援青“浙”样行 | ||||
|
||||
2022年7月,第五批教育援青团队从烟雨秀丽的西子湖畔来到了苍凉广阔的戈壁瀚海。入青以来,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精准施策,加大投入,注重实效,让教育援青工作在柴达木盆地开花结果。 入青以来,第五批教育援青团队始终把对口支援作为重要、优先的事项,认真落实浙江省教育厅、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青海省教育厅签订的《“十四五”对口教育支援工作协议书2021-2025》和《浙江省援青指挥部2023工作要点》,强化工作领导,确保各项对口支援工作落实落地见到成效。教育援青团队针对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等地区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援青工作调研,全面梳理海西州教育援青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形成海西州“组团式”教育援青工作需求清单,根据需求情况,结合援青工作实际,推动新一轮结对帮扶开启新篇章。 在来到德令哈任教之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封燕芳老师就已经带领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的孩子参加了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原教育设备条件有限,我就把他们带来浙江,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两面的领导都很支持,孩子们也很刻苦,都想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一个好名次。”封燕芳说。不管是学业还是生活,封燕芳都付出了很大心血,她说:“方方面面都要操心,我们高原来的孩子很朴素也很腼腆,我把后勤工作搞好,他们就能安心备赛。”最终,虽然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三等奖差1.6分失之交臂,但学生们在参赛过程中增加了知识,为下一次参赛积累了宝贵经验。 针对职业教育,援青教育团队对接协调浙江省12所重点中高职院校“10+2”组团帮扶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5所重点中学“5+1”组团帮扶海西州高级中学,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水平、品质教育打造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对口帮扶工作,提升海西院校办学水平。 封燕芳介绍,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选派机电专业2名教师带领4名学生,赴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参加机电一体化、机器人系统集成项目集训,为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比赛蓄力。在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指导帮助下,柴院机电专业师生组建2支队伍,参加2022年度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其中《枸杞原浆理瓶设备组装调试》作品获得国赛二等奖;《垃圾转运机器人的装配与调试》作品获得青海省二等奖;2023年6月机电工程系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锦标赛(2023WRCC)“工业机器视觉编程与应用赛项”中高职组荣获国家级一等奖,中职组荣获国家级二等奖。 与封燕芳一样,在一批批援青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推动下,浙青教育合作越来越深,柴达木盆地职业教育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2023年,浙江教育援青团队积极牵线搭桥,促成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支援帮扶合作意向,并于同年7月,在浙江省援青工作推进会期间,完成台州市—茫崖市、宁波市—天俊县、湖州市—乌兰县、绍兴市—大柴旦行委签订新一轮帮扶协议,实现了浙江与海西地区之间结对帮扶全覆盖,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推动各学校之间的结对帮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浙江教育援青团队积极协调各方落实2022年浙江援青资金3928万元,实施教育援青项目18个,涵盖校舍建设、教育教学装备、教育信息化设备、异地办班、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建成格尔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德令哈市初中学校英语人机对话系统、海西州新高考管理平台等。为海西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要素保障,注入了强劲动力。针对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都兰与大柴旦,援青工作组协调中化集团、华电集团落实援助资金1984万元,实施大柴旦行委中心幼儿园扩建和都兰县智慧教育建设项目,推动了精准化教学,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浙江援青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副局长林吉介绍,截至目前,已落实2023年度援青资金2751万元,按计划将实施教育援青项目12个,这些援青资金和项目的投入实施,必将为海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提升动力。有了好的基础设施,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有了实现的可能。援青教育团队发挥浙江省在教育方面的人才、理念、资源优势,强化资源共享、教学培训、骨干教师送教等工作,丰富教育援青内涵,有效提升海西州教育教学水平。 据了解, 浙江面向海西州中小学教师继续开放“之江汇”教育广场,共享1200门网络课程、3万门微课等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在浙江省举办海西州高考综合改革培训班等4期,培训教师200人次;12批浙江教育教学名师赴海西州开展送教活动,受益师生达3500余人次,助力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双提升”。 “我们初中阶段这次选派了9名教师,分属不同的科目,做到了中学教育学科全覆盖,打破了以往只有语数外教师的惯例,我们也想从初中阶段开始,就让青海的孩子感受到不同地区教师的教授风格,也有利于浙青两地教育资源的交流提高。”浙江援青教育团队义务教育阶段负责人周霖超说。 “我们今年又选派了多名学生到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于本地的教育教学水平来说也是一次提升。” 海西州高级中学校长宁斌说,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海西班”32学生,2023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19名考生全部上特控线,班级平均分超特控线约55分。 林吉介绍,为解决海西学生教育需要,援青教育团队协调联系浙江省教育厅和海西州教育局,落实浙江省面向海西州本科定向招生计划2022年从55名增至60名,2023年从60名增至65名,涉及师范、卫生、财务管理等专业,进一步满足了海西州学子享受浙江优质教育资源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需求。 “这一年来,对于我们整个教育援青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人生中意义特别重大的一年。我们认识了很多朋友,见了很多世面,对援青工作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林吉说。在接下来的援青工作中,教育援青团队将继续发扬“风沙大格局更大、海拔高境界更高、环境苦更能吃苦”的新时代援青精神,服从浙青两地各级党委政府、指挥部以及教育局的号召和安排,积极联动对接浙江大后方相关部门和各项资源,踏踏实实做好对口援青各项工作,积极争创出彩和亮点,为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作出贡献,为浙江教育援青工作谱写光辉续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