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3-00255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3〕8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3-06-16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嘉49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3-06-16 浏览次数: 字体:[ ]

黄潜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保障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的建议的建议》(嘉49号)收悉。十分感谢您一直以来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您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把握精准,提出的建议务实可行,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省职业教育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统筹谋划。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由教育、发展改革、经信、财政、人力社保等9个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后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高地的通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统筹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职业教育生均定额拨款制度和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确保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每学年不低于1.2万元,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步达到普通高中的2倍以上。全面落实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决策部署,大力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二、紧贴产业办学。省级层面积极对接全省产业地图,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三大科创高地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在专业设置上优先向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倾斜,专业全部覆盖现代制造类、服务类和农业类等所对应的产业,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全省中职学校专业布点2616个,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分别为4.2%、44.1%、51.7%。高职专业布点1615个,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3%、44.6%、53.1%,专业同产业契合度不断提高。召开中等职业教育市域统筹改革现场会,总结衢州市中职教育“五统筹”改革经验,部署推进中职教育市域统筹改革。

三、深化产教融合。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抓手。在组织架构上,专门设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组成的产教融合联席会议;成立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13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推动政行企校共同对相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在办学模式上,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省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已培育建设29个联盟、22个示范基地、159家试点企业、160个工程项目、452个育人项目。同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遴选建设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20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14个。

四、完善办学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遴选建设16所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30个高水平专业群和5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150个高水平专业。强化类型教育定位,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持续扩大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规模,2023年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数超过中职招生总数的30%,较上年提高16%。稳步开展中本一体化试点,适当扩大本科面向中职招生规模。启动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政校行企共同培养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共有27所中职学校、20所高职院校参与改革。

然而,正如您在建议中所言,当前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县域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设施设备亟待改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产与教、校与企‘两层皮’”“保障机制缺乏统筹与协调”等问题。2022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近期我省也在谋划加快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您的建议,下一阶段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建立职业院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经费投入渠道,积极鼓励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个人等投资职业教育,形成职业院校办学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快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全面建立和实施全省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制度,确保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实施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尤其是做好县域职业学校办学效能提升工作。对接县域经济特点,提升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能级,推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在县域举办校区或特色学院,实现优质高职资源下沉,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增强中职教育核心基础能力,对个别投入水平未达标的地区和学校加强监测督导。督促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达标工程总体要求统筹制定本地区达标计划,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未达标学校政策支持,统筹区域学校达标资源,明确总体达标进度。要求各校遵照省市要求,结合学校现有基础,全力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盘活存量,争取增量,引进多方共建,全面提升我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

二是构建产教紧密融合新型平台。深化产教对接,推进职业院校专业与行业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能力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训基地与工作岗位对接、师资与行业企业对接,实现校企双元专业共建、教材共编、标准共融、教学共育、基地共享、师资共培。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按照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开展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在先进制造业领域,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紧密围绕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需求,针对生产制造、测试装调、试验试制、现场管控、设备运维等一线岗位,遴选一批省级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争取若干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项目,校企共同培养一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制定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引导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人才培养、应用技术需求,提升人才科技服务能力。

三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关键政策落地。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信用等各项激励政策,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各方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进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扩大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规格。建立健全职业院校绩效激励机制,提升公办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等社会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在国有净资产不减少的前提下,落实绩效工资总量最高可上浮50%,分配时向一线教职工倾斜。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确保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

再次感谢您对浙江职业教育的关心,希望今后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职成教处徐梦佳,电话:0571-88008886)

浙江省教育厅

2023年6月15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