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数字赋能与创新教育研训活动在杭州举办 | ||||
|
||||
11月1日至3日,2023数字赋能与创新教育研训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本次研训活动主题是“数字赋能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山东、陕西、四川等十余个省区市的教育专家、校长、教师等500余人齐聚一堂,分享和交流国内外教育数字化的最新进展与实践成果。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指导,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联合主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发展服务中心、杭州上海世外学校、北京成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承办。 开幕式上,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阮滢,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胡小杰向与会代表致欢迎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少刚作了主题为“新技术引领下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发言。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亮以“区校协同的数字化治理实践探索”为主题作了报告,介绍了拱墅教育大脑建设的框架思路与实践成效。 现场,一位虚拟数字人登场,与拱墅区的两位小学生用英文互动对话,畅聊学习生活的话题,展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辅助英语学习的生动场景。据介绍,拱墅教育积极引入英语口语人机对话语言大模型、智慧体育运动大模型等数字新技术,用心打造面向社会的“学在拱墅”教育服务端。与此同时,在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下,面向教育工作者的“拱墅教育大脑”正式对外发布。 主旨报告环节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玉顺介绍了我国基础教育数字化发展历程,对国际教育数字化发展调研与进程及学校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等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他认为,教育数字化正推动技术赋能教育全学段、全场景、全过程融合,显著提速了“技术”与“教育”的双向奔赴,推动技术应用从功能驱动走向业务融合、机制创新和文化创生,加速教育组织形态及教科研形态变革。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教授李锋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创生出全新的智能化学习环境,不仅改变着学生的行为方式,也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推动了教育从大规模集体化教学向因材施教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工具融入教育教学中,学生需要适应全新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学习模式,促进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除了主论坛外,三场分论坛研训活动的主题分别为“数字赋能区校教育治理”“Steam教育与项目化学习”“新课标背景下数字赋能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家聚焦数字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等话题与优秀案例,开展了深入探讨。 在观摩课环节,来自杭州上海世外学校和杭州市卖鱼桥小学两位教师执教了主题为“多模态数学”“月球——地球的卫星”两节课,受到与会者好评。会议场外的小广场,2023拱墅区“人工智能+教育”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同步开展。 活动中,与会嘉宾走进百年名校杭州市拱宸桥小学进行参观交流,近距离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三个特色场馆——运河少年研究院、国学馆、校史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主编苏金柱表示,本次创新教育实践研训活动的举办,为教育管理者、专家和一线教师提供了思想碰撞的机会和有价值的案例参考,也给与会者带来更多思考与启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