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湖州——绘就乡村学前教学点的美丽画卷
发布日期:2023-11-28 浏览次数: 170 字体:[ ]

陈梅琴是长兴县和平镇横涧村村民,孩子就读于村口的幼儿园。“此前,我们还在考虑要不要去镇里上幼儿园,但是‘考察’了下发现,村里的幼儿园各方面条件都不比镇里的差。”陈梅琴说。

这所幼儿园原本叫横涧村幼儿园,如今名为和平镇吴山中心幼儿园横涧教学点。近年来,湖州市在省内率先启动“幼儿园美丽乡村教学点”建设工程,持续提升乡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实现了村教学点从初期的“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发展。

乡村学前教学点达到“省标”

走进德清县三合幼儿园杨坟教学点阳光室内活动区,一群幼儿正聚精会神对着画板作画,旁边,其他幼儿两人一组,兴致盎然地玩着积木。若非实地探访,很难相信这所幼儿园是由一所旧小学半个校址改造而来的教学点。

乡村幼儿园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非一帆风顺。下渚湖街道上杨村的幼儿倘若就读街道中心幼儿园,开车接送大约要半小时。由于地处景区,一路上车流量较大,为安全起见,德清县教育局和下渚湖街道商议后决定保留杨坟教学点。

问题来了,杨坟教学点建筑老旧、游戏配套设施缺乏,与中心园存在差距,怎样让这里的幼儿也能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最终,该县教育局和下渚湖街道决定,在2020年投入近160万元,按照省二级园标准对教学点进行改造。

就这样,旧小学里,左边是另做他用的老旧教学楼,右边被改造成了色彩绚丽的现代化幼儿园。“2020年园区创评省二级幼儿园,我们成为德清县首个属地为行政村的省二级幼儿园。”园长龚晓颖自豪地说。

据了解,自2017年启动“幼儿园美丽乡村教学点”建设工程以来,湖州市已累计投入9000余万元,对村教学点按省三级幼儿园以上标准进行改造,预计到2025年实现全覆盖。同时,全市将乡村幼儿园建设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纳入行政村综合绩效“强村富民指数”考核。

乡土资源让教育“活”起来

湖州有着厚重的人文家底、深远的文明基因。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幼儿园创新课程提供了无限可能,湖州幼教人也自觉地把乡土课程开发利用作为抓手,提升办园质量。

“我们想开发一门家乡的特色美食村本课程,但囿于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幼儿往往是浅尝辄止。”新市镇第二幼儿园柏林教学点园长梁敏告诉记者,她第一时间就想到当地的梅林月饼手艺人沈鑫荣,希望能把课程建在“月饼工坊”。

“月饼工坊”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新学徒”,幼儿们跟着专业师傅学习揉豆沙丸、做面皮、包裹馅料、压模成形,利用半天时间体验整套制作流程。

这样的活动定期开展,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复盘,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要点进行总结,最后这些反馈都体现在了课程内容上。扎根乡土的课程体系,不仅让教师们尝到“甜头”,也得到村民们的认可,他们主动成为“课程导师”,提供村内古桥、古树、古文化遗址等课程素材。与村子息息相关的“‘枇’哩‘杷’啦”“我的家——梅林村”等特色课程相继涌现,幼儿们在课程中记录下故乡的一草一木。

在倡导开发乡土化课程体系的同时,湖州市通过园际教研、专题培训、送教下乡等途径,推动村本课程建设。教师们普遍有了研究意识,课程也逐渐扎根乡土。吴兴区妙西镇中心幼儿园王村教学点开发了“走走日”村本课程,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校园,走进竹林、稻田等区域开展实地活动;德清县禹越镇高桥中心幼儿园天皇殿教学点根据当地支柱产业开发了蚕桑手工课,不仅提高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了家乡……“一园一品”的特色化村本课程体系,正在各个美丽乡村教学点铺开。

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安吉县灵峰中心幼儿园大竹园教学点的幼儿们最近有点“忙”,他们作为村子里的一员也参与了秋收活动,在农田中学习最真实的劳动技能。“幼儿园以自身的办园特色,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园长周莉说。

如今,该教学点的教学形态已颇具特色:打开园门,幼儿们就能结伴去邻里家串门,学农艺、干农活;来到村内民宿,幼儿们与村民谈天说地,还会当小导游给游客讲述大竹林的故事。大竹园村一直注重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不少亲子游玩项目出炉后,在该教学点就读的幼儿就是第一批“测评官”,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献计献策。

无独有偶,三合幼儿园杨坟教学点也成为下渚湖地区传承非遗文化防风神话的新基地。在幼儿园的小菜园内,青豆、野芝麻等防风神茶的原材料一应俱全,村里的非遗传承人还经常到幼儿园教幼儿们如何泡制防风神茶。在村、镇、县各级各类文化活动上,总能看到幼儿们成为热情的“主人翁”,现场展示泡制防风神茶的技艺。

“美丽乡村教学点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兜底工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能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乡村学前教育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湖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国教育新闻网:第十八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全国决赛在杭州落幕
下一篇:浙江日报:2023年全国主流媒体浙江高职行启动——近距离观察浙江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