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教师报: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让“红色信仰”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发布日期:2022-06-30 浏览次数: 字体:[ ]

“七一”即将到来,6月17日,一次特别的展示会“惊艳”了众人。在浙江杭州拱墅区教育系统“党的知识进课堂”品牌深化推进会暨“新时代·长江红”党建品牌展示活动现场,有的学生正在“互动答题区”开展红色知识答题对决,有的学生在表演新创作的皮影戏《长长,江江学党史》,可谓精彩纷呈。

“互动答题区是课后、午间孩子打卡人气最旺的地方,孩子们会主动跟家长约好,放学时迟10分钟来接,先打个卡。”杭州长江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吴聪慧介绍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2018年,拱墅区在浙江省率先推进“党的知识进课堂”,以此作为全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4年时间过去了,拱墅经验开花结果,迭代更新,他们打造的“党的知识进课堂2.0版”已经辐射到拱墅区95所中小学的10万余名学生,开出了鲜艳的红色之花。

红色信仰如何落地生根

——“党的知识进课堂”是突破

“那是2000年的一次‘国旗下讲话’活动,学生队伍里不时发出嬉笑声,也就在那时,开办不久的学校下决心要举起‘信仰教育’大旗,把‘党的知识’播撒进学生心里。”杭州市锦绣中学党支部书记金林娟告诉记者。

2016年9月,锦绣育才教育集团1.2万多名学生的新学期课表里,新增了一门“党的知识——党在我心中”必修课。

拱墅区教育局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创新点,着力将一所学校里的校本课程变成全区中小学的思政大课。

2018年,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作为首批试点单位,拱墅区教育局决定将“党的知识”纳入拱墅区中小学校教学计划,每学年安排8个课时、9学年共72个课时,同时启动学前教育阶段爱国教育启蒙行动,让知党爱党的种子在青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如果只是在口号上说信仰,在文件里谈党建,那是毫无意义的。”拱墅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旭勇说。如何既有“面上推进”又有“点上突破”,这个切入点就是课堂。

“党的知识”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教师,各校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引领带动党员骨干先教先试、全体党员先学先悟。不知道“怎么教”,拱墅区教育局专门组织区教育研究院骨干人员编写《党的知识进课堂教学实施意见(试行)》,明确各年级教学目标任务、重点、难点及教学建议等内容,对教学难点问题提出指导意见。2021年下半年,拱墅区教育局在倾听基层书记、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再次组织专业力量细化“党的知识进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步骤,修订完善教学实施意见,使课程实施有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性纲要。

这样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各个学校都以“党的知识进课堂”为载体,构建起“红色课程”体系,打好“长期教、系统学”的基础。

文渊小学腾出整幢行政楼用来建设“片片童心向阳开”红色教育基地,专门开辟“党的知识进课堂”专用教室,让党课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同时,学校开发《红色印迹》校本课程,编写教材,围绕“峥嵘·红色故事”“薪火·红船精神”“传承·初心少年”三个单元展开教学。

长江实验小学把“党的知识”变为每个班都在上的普及课,专门设置了十大精品课,每节课都是由党团员教师、党员家长领衔讲授。全校打造了20多个党史学习场景,开发了1万多套与党的知识相关的题目,把校园变成一本立体的“党史”教科书。

几年下来,拱墅区的所有学校都有了自己的红色地标——“党的知识”不仅进入了课堂,而且进入到了学校的每一处。

观成实验学校的“红星照耀中国”长廊、半山实验小学的“听党话 跟党走”绿植墙、大关中学附属小学的飞天文化长廊、胜蓝中学的“初心道 使命墙”、桃源学前教育集团的“探寻长征路童心连初心”游戏区……每一处的信仰教育于无声处入人心。

“我们不是走形式,是想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玩中学,学中玩,将党的知识自然而然地入心入脑。”显然,吴聪慧的话也是众多校长的心声。

红色信仰如何创新浸润

——“红色研学”项目学习是引擎

每年9月1日,杭州育才中学初三学生和教师都会开启每学期的“25里新长征”,锤炼意志,增强体质。

这样的“新长征”毅行活动已经成为锦绣育才教育集团的标配。

“在学校日常教学中,我们鼓励各校将‘讲党的故事’‘学党的知识’‘唱党的歌曲’‘开展爱党活动’等多维度校园活动纳入学期教学计划,设计情境式、 互动式、体验式活动,以‘浸润’教学让信仰教育更生动鲜活。” “‘党的知识’进课堂,但不止于课堂,应该贯穿学校办学全方位、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全领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郁龙旺说。

基于这样的思考,2021年下半年拱墅区教育局开始推进“红色研学”项目学习,深化思政教育。

如何浸润?基于儿童立场,拱墅区以“红色研学”项目学习为抓手,引导学生从教室小课堂的认知学习走向社会大课堂的具身体验,再从社会大课堂的亲身实践回归集体共享课堂的精神提炼。

在拱墅区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达看来,“这是将学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化的创新尝试,我们努力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教育模式转变,由传统的他律模式向自律模式转化,看见每个学生的‘真成长’”。

今年3月,长江实验小学的孩子在学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课后,组成了“绿水青山中队”,走访径山村、梅家坞茶山,在浸润式深度学习中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今年2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三(4)班文竹中队开启“闪亮中国红 寻访新拱墅”的研学之旅,深入了解“古老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对运河文化有了切身的体会。

与以往的打卡式旅游、走马观花式参观不同,这些“红色研学”项目学习有着鲜明的设计感,通过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了解驱动性问题与任务,完成了一次深度学习。

从区域层面,为了让学校“红色研学”的“项目味”更浓,就在6月17日的拱墅区教育系统“党的知识进课堂”品牌深化推进会上,《红色研学项目化实践方案集(试行版)》正式发布。这本方案集是拱墅区教育院组织第二届“领雁班”70位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历时半年完成的,为的就是以项目化实践来研发学习项目。

“应该给学生设计什么样的小课题”“什么样的驱动型任务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板块内容和研学线路如何选择”……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一边优化小组方案,一边结合校情开展实践,从入项课到实地研学,从成果制作到学习评价,从“初框版”“打样版”“修订版”“试用版”到“发布版”,每个方案至少经过5遍迭代,领雁教师完成了一次从无到有的探索。

翻开方案集记者看到,15个红色研学项目按照“一至三”“四至六”“七至九”年级划分成三个年段,各年段分别有侧重党史学习教育的项目两个,侧重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项目各1个。每个方案都有一个可供参考的研学手册资源,教师可扫描方案附页中的二维码获得电子稿。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如果你进入时空隧道成为这段峥嵘岁月的见证人,你会怎么记录并向现在的人们讲述这段光辉历史?”这是“穿越时空:我看建党百年”红色研学项目的“驱动性问题”,显然这种“穿越”味的问题是专门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的。不仅如此,记者还注意到,每一个研学项目方案集都配备了项目背景、学习内容、路线指南、资源工具和社会支持、预期成果和评价量表,可谓用心良苦。

“在目前试行版方案的基础上,我们将向全区教师征集红色研学项目化实践的原创方案、二次创编方案、实施方案、课例等,适时以调研、座谈、赛课等形式,不断推进‘党的知识进课堂’体系化、课程化、活动化进程,系统化地将红色信仰、信念、信心植根于学生内心。”在别人看来,这已经是“党的知识进课堂”的2.0版,但王达和他的团队已经在谋划着接下来的3.0版。

红色信仰如何铸魂育人

——锻造“红色之师”是关键

深耕红色课堂,筑牢红色信仰。

4年的时间里,学生如拔节的青竹,昂昂向上。

“我们的学生更爱党爱国,首届学生毕业后入党比例达82%;毕业生海外留学归国率达71%。”锦绣育才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静芬不无自豪地说。

“我校推出的《红色印迹》网络专题同步课程吸引了全省范围内的少先队员,学习人次近5000次。”文渊小学党总支书记沈金荣说。

“我们学校的陈同学5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脑膜囊肿,但他不断挑战自己,参加红色宣讲,组织公益活动。今年他考入了浙江大学,正准备写入党申请书,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大关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章继钢说。

一个个鲜活的人的成长背后,是教师不断付出的心血。

连续4年开展“党的知识进课堂”优质课评比,依托“运河赛课节”活动,打造出一堂堂红色经典课,创编了一个个红色研学项目,激励教师在红色教育中有研究、有实践、有经验、有成果。让徐旭勇特别骄傲的是,拱墅区有一支拥有3000余名党员的“红色之师”。

为了确保“红色课堂”教学质量,拱墅区从一开始就定下基调——把支部建到业务线上,推动各校在年级组、学科组建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作为课程带头人,支部委员倾力协助磨课,抓实抓好党员日常学习,把党的组织延伸到教育教学每个环节。通过书记领衔、小组攻关、党员包班等形式,攻坚信仰教育推进中的重难点问题。创新挂牌成立教育系统党员研习基地,开发“行走研学、新锐宣讲、实践服务、沙龙对话、云端基地”五大课程体系,建立“郁龙旺领雁工作室”“沈金荣领雁工作室”“唐西胜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为红色教育推进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拱墅教育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有系统谋划,有课程架构,有师资保障。而教师要在提升组织战斗力上走在前列,充分发挥‘红色头雁’的引领作用,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陈春雷如此期许。

事实上,已经有“红色头雁”在行动。就在今年,拱墅区的网上“微课堂”已经上线。100余名教师参与研发线上微课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录制微党课,将党的知识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

浸润式的红色学习空间建设与使用,使得开放生成的课堂成为可能;环境渲染、信息技术的支持与应用,更为红色教育带来无限的可能,赋予它无限的生命力。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