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2-00095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2-03-02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医科大学:构建 “四网协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护航时代新人培育
发布日期: 2022-03-02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牢固树立“大思政”观和“大心理”育人观,全面深化“责任网”“智慧网”“宣教网”“特色网”,着力呵护学生心灵,助推学生健康成长,连续四次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夯实“责任网”,构建共建共防心理健康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学校-学院-家庭-医院共建联合体的心理育人机制。通过校领导靠前指挥、职能部门主动指导、学院主体落实、家庭共同参与的形式,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责任网络。强化学科优势,依托精神医学学院和康宁医院优质资源成立学校心理卫生中心。

二是强化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和专业指导。强化医疗优势,与附属医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建立畅通的心理危机和精神疾病鉴别、转介、治疗“绿色通道”,每周安排8名专业医师来校为学生服务。

三是强化阵地优势。学校建有3500平米的心理健康教育专用场地和户外素质拓展基地,设置28个功能房间,配备智能化心理辅导仪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与疗愈。

打造“智慧网”,构建精准有效心理健康筛控系统

一是建设“让数据说出心里话”智慧心理育人一体化系统。该系统设计“筛、管、统、助”等子场景,“筛”心理实现危机筛查智慧联动,“管”心理实现危机管理一网贯通,“统”心理实现心理数据一屏呈现,“助”心理实现心理育人智能自助。通过数字赋能,实时掌握学生关键行为轨迹,实现精准干预帮扶。

二是创新打造“五早四化三名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坚持早发现、早对接、早评估、早诊断、早治疗,实施网格化服务、人性化关怀、专业化指导、规范化管理,确定重点关注名单、需跟进名单、可能需要关注名单,实施重点学生 “周评估、月研判、季走访”举措,做到“问题识别-关注帮扶-专业干预-回归健康”闭环管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流程传统、智慧共济。学校的“让数据说出心里话”系统入选全省教育领域数改首批创新试点项目,学校获批浙江省教育厅智慧思政试点单位。

织密“宣教网”,构建立体温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积极构筑队伍专业化、课程全程化、活动主题化的心理健康宣教体系。

一是宣教队伍专业化。学校医师、咨询师力量充足,建立了一支以15名临床医师为支撑、6名心理专职教师(2名注册心理师)为主导、30名兼职人员为辅的专家化、专业化师资队伍,并有国内外知名心理专家团队为队伍进行持续专业督导。

二是宣教课程全程化。学校围绕学生自我认知、人际交往、抵抗挫折、情绪管理四大核心素养,打造贯穿从入学到毕业全周期的21门课程,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获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浙江省一流课程。

三是宣教活动主题化。围绕主题节点,学校积极举办“百年峥嵘‘心’征程 砥砺前行塑人格”“抗逆成长,向阳而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系列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节和新生心理健康活动月,让学生收获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适技能。发挥仪式活动育人功能,活动成效多次获《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聚焦“特色网”,构建医文融合心理健康育人模式

构建以“生命文化”为特色的心理育人模式。用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深化心理育人中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推动健康人格形成。

一是仪式文化增感悟。将医学生誓言、向“大体老师”致敬等生命教育仪式贯穿大学生涯全过程,让学生逐步从“学医术”“悟医德”到“行大爱”。

二是环境文化塑情怀。打造生命文化雕塑群、医学生誓言碑、人体科学馆等系列富有生命色彩的环境文化,促进学生生命敬畏情怀,提升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

三是公益文化践行动。搭建“校-地-医-企”多方联动合作公益服务平台,形成“生命相髓”“川藏青光明行”“博时·急救”“生命之光·器官捐献”等十大公益文化育人品牌,让学生在公益实践中体悟生命意义和奉献价值。学校《生命礼赞》育人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