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2-00768 |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2〕78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2-07-01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舟15号建议的答复 | ||||
|
||||
杨永明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组建区域职教联盟 培养石化高技能人才的建议》(舟1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省职业教育特别是石化类人才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围绕当前我省石化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院校分散、数量不足和机制不全问题,您针对性地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招生机制和加强专业办学保障的科学建议,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吸收借鉴。经商省经信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现答复如下。 我省职业教育积极对接全省产业地图,优化高职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2021年全省中职学校专业布点2553个,其中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分别为4.2%、44.1%、51.7%。高职专业布点1631个,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3%、44.6%、53.1%,专业同产业契合度不断提高。聚焦服务绿色石化万亿产业,重点支持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岱山校区(石油化工学院)建设石化类产业学院,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工专业群基础上建设产业(特色)学院,精准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目前两院在校生已有1371人。但确实如您在建议中提到的,我省存在培养石化类人才的院校相对分散、人才培养数量不多、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结合您的建议,下一阶段,我们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招生机制,强化政策协同,全面提升石化类人才培养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平台载体建设 我省始终坚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抓手。在组织架构上,专门设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组成的产教融合联席会议;成立首批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10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推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在办学模式上,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省发展改革委等8个部门推出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重要举措,现已培育建设13个联盟、20个示范基地、106家试点企业、63个工程项目、204个育人项目。同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省有217个职教集团与9674家企业结成紧密合作关系,遴选建设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20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14个,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18个。 下一步,进一步推进我省产教融合和高教强省战略实施,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通过“引校入企”“引企入校”等方式,鼓励更多石化企业与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全方位融合,培养一批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建设一批与产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新组建一批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实现专业大类全覆盖。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综合考量产业发展重点、企业平台、地域布局、学生落地就业等情况,按照校企师资共组、教材共编、课程共建模式,支持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浙江海洋大学浙石化学院合作建设的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开展绿色石化产业人才培育。支持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筹建区域石化类人才培养产教联盟。支持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岱山校区(石油化工学院)筹建专业特色鲜明的混合所有制石化产业类学院。 二、优化招生机制,加强中西部合作办学 推进职业教育贯通融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中本衔接、高职本科衔接、四年制高职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等,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2022年,我省2所本科层次试点学校四年制本科专业已达34个。长学制人才培养计划逐年提高,2022年,安排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计划64572人,比上年增加近15%,职业教育长学制招生占中职招生的30%。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愿学尽学,2021年,中职学生直接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比例达45%。开展东西部合作办学,全省共92所职业院校参与国家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与8个省对口学校共建示范专业55个、实训基地17个。2021年成立新一轮浙阿职业教育发展联盟,60余所职业院校和近100家企业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和一师15所职业院校的60个重点发展专业。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通过师资交流、东西协作招生等多种措施,满足西部地区适龄人口和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引导更多石化类职业院校指导帮助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职业教育专业,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筹划出台《浙江省与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帮扶计划(2022—2025》,完善与新疆阿克苏地区(兵团一师)、西藏那曲、青海海西州、四川省和吉林省的结对帮扶机制。 三、强化保障机制,推进各项职业教育政策落地 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由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各级财政结合实际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拨款体系,保障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运行和发展。2022年,省属高校正常经费生均基准定额已达每生每年13000元,高职院校学生层次系数调整为0.9。2019年来,我省高职高专生均财政经费水平,已连续多年超过 2万元。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相应配套政策一直存在激励政策难以落地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我省制订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等9家成员单位召开年度职业教育工作联席联络员会议,围绕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和实施路径,研究提出近期重点突破和落地的支持政策清单。依托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对接行业产业,对接生产过程,对接工作岗位和企业人员,进一步加强专业和产业适配度,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国有(参股)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法人激励政策和机制研究,探索校企合作组合政策落地办法。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支持产业园区、开发区、特色小镇等以资本、技术、管理、设备或其他要素参与职业院校办学。二是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各项激励政策,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各方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打造一批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区域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平台。三是建立并完善职业院校社会化培训等社会公共服务绩效激励机制,落实“绩效工资总量最高可上浮50%”奖励支持政策,调动职业院校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鼓励职业院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社会能工巧匠等兼职任教,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聘任为产业教授。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产业教授队伍管理办法。 再次感谢您对浙江职业教育的关心,希望今后也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职成教处蒋妙琦,电话:0571-88008886) 浙江省教育厅 2022年7月1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