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2-00759 |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2〕84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2-07-01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衢51号建议的答复 | ||||
|
||||
徐旭卿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加快职业教育省域协同协调发展的建议》(衢51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在深入调研分析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短板基础上,您对统筹推进全省职业教育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建议,对于省级相关部门研究制订政策,扎实推进职业教育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按照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要求,今年上半年来,我们结合筹办全省职业教育大会,认真组织专题研究,并积极协商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省人力社保厅,现答复如下。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办好职业教育的重大意义,体现了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高度重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浙江职业教育积极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需要,坚持内涵发展和改革创新,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助推器”作用初步显现。 同时,同全国其他省市一样,浙江的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人民期盼、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短板和不足。正如您在建议中所述,我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还不够高,中高职学生高质量深造的通道还不够宽,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不强,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制约了全省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建议中提及的这些短板和不足,我们一定积极面对,认真研究,努力解决,以唯实惟先的导向、走在前列的标准,坚决扛起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使命担当,推动浙江职业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重要作用。 围绕您提出的依托山海协作推进协同协调发展、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职教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宣传、以及支持衢州四省边际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等建议,我们将积极统筹协调、持续深入推进,促进全省职业教育全面、均衡、高质量发展。 一、依托山海协作推进职业教育协同协调发展 山海协作是我省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省政府统筹安排,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互利双赢”原则,全省教育系统积极推进了相关工作。我们印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建立完善双高校对口帮扶机制助力新一轮山海协作的通知》,联系协调14所国家级“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对接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等全省重点发展县,帮扶所在地中职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招生,还通过师徒结对、交流挂职等方式,帮扶中职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联系安排相关高校支持衢州“四站一家”高端人才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工作站在支持职业教育和推进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山海协作工作机制,设计多载体、多形式、多渠道的结对模式,提高帮扶针对性,探索协同发展新机制。一是科学实施市县职业教育发展考核,实行一类地区、二类地区分类评价,支持“加快发展区”同其他地区“分台”竞争,确保同等争先创优机会;二是继续加大对一类地区特别是对衢州市柯城区、衢州市衢江区、江山市等重点发展县的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并在相关项目建设上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适当倾斜;三是推进完善“双高”高职学校对口帮扶机制建设,重点推进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合作帮扶;四是继续开展中职名校管理干部和教师交流挂职活动,加强重点发展县中职学校的对接交流,共同提升办学质量;五是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双高”高职院校加强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交流、帮扶与共建工作,提升衢州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 二、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的重要举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通过支持各地开展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实训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家对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相关要求,2020年,我们积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了《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对支持和引导职业教育加强与工作岗位对接,分级分类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作出了具体规定。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要求,通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教育、人力社保、发展改革系统各司其责,推进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社会培训机构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参与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独建或合建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市场化运营,面向全社会开展学生实习实训、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落实各地通过政府奖补等形式对公共实习实训基地给予经费支持。对衢州重点发展县的相关项目,我们将按照相关规定给予积极支持,为当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三、深入开展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是新时代条件下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层次、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重大举措,是落实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关键一环。为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努力打破职业教育的“玻璃门”“天花板”,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了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联合本科院校开展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启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达45%,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已覆盖中职、高职和本科3个层次,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人才培养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灵活开放。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长学制改革,持续扩大中高职一体化5年制人才培养规模,深化中本一体化培养探索并争取适度扩大规模,逐步使长学制培养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到2025年,职业教育长学制招生达到中职招生的40%以上。加快长学制人才培养相关教学标准等配套建设,推进首批30个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专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并尽快在全省推行。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格局积极向本科层次延展。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将浙江国家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对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在纳入规划后设置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和增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扩大面向中职招生数量。同时,持续推进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逐步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四、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 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是提升社会认可度、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发展职业教育很大的问题是认识问题,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职业院校积极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对职业教育典型案例、先进做法、优惠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将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产教融合特色、技能技术人才培养成效等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全社会。在2022年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以学习宣传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为主要内容,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大机遇进行了大力宣传,深入解读了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和重要举措,合理引导了家长和学生的预期和选择。据统计,全省共有300余所职业院校、2212家企业、79万名师生和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了职教活动周相关活动,学生参与覆盖率达98.4%,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向全社会展示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获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引导主流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用听得进、看得懂、有感染力的方式, 讲述技能人才成长故事、分享职业院校成功案例、挖掘浙江工匠典型事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破除唯名校、唯学历导向,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五、探索衢州四省边际职业教育中心建设 服务地方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和办学方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我省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分级统筹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指导各地加强区域统筹,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赞同衢州市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重大支撑。衢州开展中职学校“五统筹”改革试点以来,市里对全市中职学校的规划布局和专业设置、优质师资、实训资源、毕业就业、区域招生等进行统筹,县里集中资源办强学校主干专业,做特做精每一所中职学校,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中职教育新格局。6月28日,省政府在衢州市召开了全省中职教育设区市统筹现场会,总结推广了衢州市开展中职教育“五统筹”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职业教育联席会机制,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落实职业教育发展各项激励政策,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各方积极性,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注入职业教育。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依据职业院校设置和相关规范性要求,积极支持衢州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四省边际职业教育中心项目,支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推进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提升衢州市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诚恳希望能得到人大代表们的大力支持!再次感谢您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关心关注,并望继续帮助我们多提真知灼见! (联系人:职成教处史庆滨,联系电话:0571-88008701) 浙江省教育厅 2022年7月1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