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智成长”,素养真落地
——杭州市上城区“智成长”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推进会召开 |
||||
|
||||
“整体规划、区校联动、以校为本”,是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策略。在省教研室、省教育技术中心的指导下,区校一体的上城区“智成长”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建设方案基本完成,将进入区校对接、协同推进的阶段。 12月13日,上城区“智成长”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推进会在杭州市澎博小学召开,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主任方张松,省教育技术中心资产运营部主任曾隽,省教育技术中心教育装备部张国栋,上城区教育局伍小斌、张宏、李庆力,评价相关研究员出席会议,第一批共创试行学校参加会议。 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邵晓婷老师介绍了“智成长”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的背景及推广应用要求。该平台的建设,是为了让学生综合评价便捷化、可视化,为了让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落地。而数据的收集,收集的方式等问题则需要各学校积极参与,共研共享,创新实践。 伍小斌介绍,上城区确立了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与评定方法,通过“一单·一袋·多维评述”记录学生发展,如何让区校联动更加精密,分类突破评价改革?不但要科学多元地研制工具,丰富结果的呈现方式,更要整合平台,依托数据智治,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可视化,具体来说,“141”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框架。他还回顾了上城特色的综合评价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事件,描绘了未来的实施计划。 曾隽肯定了上城区的学生综合评价改革具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对后续的共建共研提出期待,明确平台开发路径,研制数据标准,建立省、县、校三级数据对接机制,引导学生绘制成长画像。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已经收集了一些数据,怎么将数据转化成学生的专属报告单?”“学校已有一个评价系统,如何与区域的平台进行对接?”参会的教师代表提出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与会专家就大家存在的困惑作了解答,“在设计校本作业也好,课堂环节也好,首先要树立目标导向,聚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立足真实情景,让收集到的每一条数据,都有规可依。”“有采集才能协同,学校是采集学生数据的基础单位,数据采集完成后要与区域平台进行协同,积极整合分析,才能最大化数据的价值。” 会议讨论了“携手共建,专项突破”的平台使用合作协定,在专项评价的校级突破基础上,融通经验,构筑基于“智成长”学生综合评价数字化平台的操作流程。 (供稿: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