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2-00499 |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2〕55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2-06-29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32号提案的答复 | ||||
|
||||
民盟省委会: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32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省职业教育的关心。你们对问题把握精准,提出的建议务实可行,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非常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吸收借鉴。经商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省职业教育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进产教融合为鲜明主线,着力打造体系更全、质量更高、贡献更大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培育精益求精的“浙江工匠”和创新创业的生力军,改革推进深入,建设成效明显,发展态势良好。 一、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浙江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奋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高地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和路径。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职业教育生均定额拨款制度和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确保公办高职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每学年不低于1.2万元,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步达到普通高中的2倍以上。与教育部签订《教育部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浙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备忘》,共同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地建设。 二、紧贴产业办学。积极对接全省产业地图,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三大科创高地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在专业设置上优先向浙江省八大万亿产业和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产业倾斜,专业全部覆盖现代制造类、服务类和农业类等所对应的产业,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目前全省中、高职学校专业布点在三产占比分别为4.2%、44.1%、51.7%和2.3%、44.6%、53.1%,专业同产业契合度不断提高。 三、深化产教融合。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抓手。成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组成的产教融合联席会议;成立首批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的10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推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共同对相关行业(专业)职业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实施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建设重要举措,现已培育建设13个联盟、20个示范基地、106家试点企业、63个工程项目、204个育人项目。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省有217个职教集团与9674家企业结成紧密合作关系,遴选建设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20个、省级校企合作共同体114个。18个职教集团(联盟)入围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0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国家级基地。 四、完善办学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进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遴选建设16所省级高水平高职学校、30个高水平专业群和50所高水平中职学校、150个高水平专业,更好发挥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类型教育定位,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中本衔接、高职本科衔接、四年制高职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等,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2022年,安排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计划64572人,比上年增加近15%,职业教育长学制招生占中职招生的30%,全省中职学生直接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达45%。 然而,正如提案所言,当前职业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低人一等”的窘境、人才培养“通而不畅”的困境、产教融合“浅而不深”处境。近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对我省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阶段,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为目标,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服务民生改善为导向,完善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服务有力、机制健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人才培养高质高效、发展需求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广泛认可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结合你们的建议,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全面改善职业教育内外部环境,提升社会认可度。加强校风学风、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升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专业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校园文化。加强管理监督,强化制度规范和约束,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塑造阳光自信、团结协作、遵规守纪的道德品质。严格学业水平标准,研制我省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办法,双向强化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和适用性。优化职业教育人才政策,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探索从优秀产业工人中培养选拔干部机制,加大技术技能人才薪酬激励力度,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二、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坚持一体设计、学段衔接、技能递进,稳妥有序推进普职融通,积极推进中职与高职、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贯通式培养,着力构建完整、有机、互联、贯通的职业教育生态链条,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逐年提升长学制人才培养占中职招生的比例,持续扩大五年制人才培养规模,深化中本一体化培养探索并争取适度扩大规模,逐步使长学制培养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到2025年,职业教育长学制招生达到中职招生的40%以上。加快长学制人才培养相关教学标准等配套建设,推进首批30个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专业标准的制订工作,并尽快在全省施行。大力发展本科职业教育,推动完善职业教育类型教育格局积极向本科层次延展,并作为关键环节予以突破。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将浙江国家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对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要求,在纳入规划后设置职业教育本科院校和增设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扩大面向中职招生数量。持续推进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探索实现中本贯通培养的有效方式。 三、深化产教融合,针对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突出服务产业发展的鲜明导向,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培养模式与我省产业发展无缝对接、高度契合,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同向发展。针对职校生“去工厂化” 就业趋势,研究适应新形势下产业升级需求和老百姓对更高就业要求,探索职业教育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有效实现方式,以更好适应我省产业跃迁和学生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以政校企业协同育人模式,整合头部企业力量,推动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前置,推动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县域,开展高规格人才培养,实现高质量就业,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规格,使学生在就业和终身发展上更有竞争力,打造中职、高职、地方、产业紧密互动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四、强化统筹协同,推动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建立职业教育分级统筹机制。省级层面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设区市强化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统筹,统筹地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整合行业企业力量,提高办学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强化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协作。县级集中资源办强学校主干专业,做特做精每一所中职学校,实现中职教育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的良好格局。近期省政府在衢州召开中等职业教育市域统筹改革现场会,总结衢州市中职教育“五统筹”改革经验,专题部署推进中职教育市域统筹改革,加快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对职业学校服务山区26县的指导,推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持续完善对口帮扶机制,积极参与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26县给予充分支持,做强县级职教中心,帮助每个县建好1—2个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群,使县域职业教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 五、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汇聚强大发展动能。落实政策支持。拓宽经费投入渠道,落实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的要求,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全面建立和实施全省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制度。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企业,依法依规给予金融、财政、税收、土地、信用等支持。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激发公办院校开展社会化培训等社会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推动落实在国有净资产不减少的前提下,绩效工资总量最高可上浮50%,分配时向一线教职工倾斜的政策。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确保政策在基层落地落实。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真诚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大力支持。再次感谢你们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关爱,并望继续多提真知灼见。 (联系人:职成教处陈颖淑,电话:0571-88008707) 浙江省教育厅 2022年6月29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