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2-00493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2〕113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2-07-07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42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10-26 浏览次数: 字体:[ ]

孔令立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双减”背景下开展“亲子共学礼共践礼”有礼行动的建议》(427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省“双减”工作和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在提案中肯定了我省“双减”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同时深入分析了当下家庭教育、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家校社协同做好“双减”后半篇文章,提出了具有指导性和可行性的建议。结合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也是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家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中小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和行为方式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开展家校协同推动学生学习践行“有礼”行为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立足主体责任,发挥学校育礼主阵地作用。201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布新版《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初中、高中各22条行为准则,将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规范日常化、生活化,使学生日有所见、以正己身;组织编印省中小学地方德育教材《好孩子》《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以及地方教材《人·自然·社会》、思政读本《真理的味道》等,以“浙江人”“浙江事”和文明建设成果传播浙江精神;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百年潮涌·红星闪闪放光彩”全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研学活动等,在活动中增长历史知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二是贯通教育资源,推动家校社协同育礼。省教育厅通过数字家长学校建设,探索了一条依托“互联网+”提升学校家校共育水平的有效路径,“之江汇教育广场——家庭教育服务专区”汇聚了“亲子有方”“家风家训”等十大专题家庭教育资源,累计向全省中小学推送专题讲座60余场次,“育儿有方”在线课程资源4600个。省妇联积极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深入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基层宣讲,2021年在全国率先以省委名义印发《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全面深化我省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七项重点任务,为推动家校社协同育礼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地回归家庭,许多父母亟需补上“高质量亲子陪伴”这一课。此外,今年2月,省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的实施意见》,在全省培育“浙江有礼”文明品牌,致力于打造全国精神文明高地。推行“有礼实践”教育系统身在其中,责无旁贷。在此背景下,吸纳您提出的3条意见建议,推动开展“亲子共学礼共践礼”有礼行动,可谓正当其时。

一、关于构建家校社协同长效机制

早在2012年,省教育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完善组织管理,促进家校合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委会章程,明确家委会职能、权利和义务”,同时积极探索家校合作新途径,“积极尝试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示式、专家报告式、联谊式等形式”“积极探索家长访校、知心家信、家教讲师团、家教报、网上交流、家教沙龙、优秀家教案例点评等载体,多形式开展家校沟通”。2014年,省教育厅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意见》,针对家委会的组建形式、履职要求、制度建设等内容提出了具体可执行的操作细则。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家长学校建设,同时根据当下《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要求,主动对接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省妇联等部门,共同研制出台我省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施方案。您提出的“探索建立多形式的区域性、学段型家校社合作共同体”我们也将在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中予以支持和推动。

二、关于开展“亲子共学礼、共践礼”活动

近年来,我省在推动亲子共学礼共践礼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2021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妇联共同开展“薪火相传跟党走——百万亲子家庭寻访红色根脉”活动,邀请全国亲子家庭寻访浙江52个红色根脉打卡地,让红色记忆、红色故事在传承中发扬;2022年,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推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公筷公勺等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同时注重积极与家庭、社区建立沟通协同机制,通过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参与社区、街道生态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中小学生绿色低碳、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接下来,我们将以推动“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为契机,聚焦“教育有礼”核心目标,以“浙风”引领校风、教风、学风,以“十礼”涵养师生文明素养,使校园成为“有礼”高地,学生成为“有礼”新人。一是选树一批“有礼”典型。深化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清廉校园、文明校园及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创建,让校园一草一木都有故事,一墙一瓦都有文化,一人一物皆显文明,使每个校园真正成为育人的主阵地;联合省文明办、团省委等相关部门开展“浙江省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每年在全省遴选一批尊师孝亲、自立自强、勤学上进、乐于助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和宣传一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青少年典型,鼓励中小学生学生见贤思齐,发挥榜样引领的力量。二是推动重要仪式活动规范化。以衢州南孔文化德育品牌和“亲子共学礼共践礼”行动为蓝本,分阶段面向全省重点推广小学“开蒙礼”、高中“成人礼”等传统礼仪项目,丰富和拓展其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不断增强仪式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将文明礼仪践行相关内容纳入评价体系,重点加强对小学生道德认知和品行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包括爱党爱国、诚实守法、文明礼貌、交流合作等。重点考察日常品行表现和行为习惯、责任感、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技能、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关于发挥部门合力,助推习惯养成

诚如您所说,开展“亲子共学礼共践礼”有礼行动是一个全方位、全领域的工程,需要各方联动、全民参与。接下来,省委宣传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理论宣讲,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协调媒体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宣传报道,努力让每个家庭成为文明浙江的代言人和受益者。同时注重建好用好阵地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农村文化礼堂、家风馆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展好家风故事宣讲活动。省妇联将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积极弘扬中华民族崇礼尚德的优良传统,推动“亲子共学礼共践礼”相关内容融入妇联各项日常工作。一是融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常态化做好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最美家庭”培育选树工作,积极开展绿色家庭创建和“千村万户亮家风”“好家庭助清廉”“公筷公勺进家庭”等主题活动。二是融入儿童教育中,在各级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基层村社儿童之家等阵地开展的儿童活动中,把学礼践礼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基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基础教育处张黎,电话:88008831)

浙江省教育厅

2022年7月7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