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教育报:“双减”落地见效的浙江行动
发布日期:2022-01-18 浏览次数: 字体:[ ]

温州市鹿城区推行“书包减重”,孩子们的书包在不知不觉间“瘦身”了一半;嘉兴市实验小学自主研发课后作业申报监测平台,破解作业管理难题;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开展“小雁群”学伴小组,每个班级的学伴小组各具特色,在周末自发进行丰富多彩的主题式活动……

回首2021年,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浙江各地各校多措并举、持续发力、积极作为,以扎实有效的行动推动“双减”落地见效。一学期过去了,学校教育生态、中小学生学习生活悄然发生改变。

成效初显,“剧场效应”在消退

每天不用操心“放学后娃去哪”,校园里的课后服务项目走心又暖心;周末不用马不停蹄奔波于各大培训机构……曾经,乱象丛生的课外辅导班及过重的课业压力让孩子及家长身心俱疲,没人敢于畅想这样的教育图景。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仅仅半年时间,“剧场效应”消退了,这些已然成了常态。

课外培训机构的过量存在已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生态。按照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要求,各省份应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压减任务。浙江迅速行动,统筹部署,通过率先出台“转登”工作系列政策指引,落实“一人一机构”包干责任制,实施压减进度动态通报等有力有效的举措,以雷霆之势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作为浙江省“双减”工作首个试点市,金华市打开了全省“先行先试”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率先开展校外培训项目鉴定、率先试行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率先推进培训机构“学转非”等“八个率先”;2021年11月,金华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经验在全国推广。为闯过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关”,各地跑出“加速度”。在“营转非”的探索之路上,温州率先建立赛道。杭州在13个区、县(市)全部建立“专窗受理”模式。教育、民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动,制定简易注销流程,清减企业注销手续,完善“一窗受理、注登同步”。

为防止隐形变异和打擦边球的各类校外培训班卷土重来,浙江用最快速度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利用网格化管理平台,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蔓延。地方监管部门同样敢于“亮剑”,一次次行动犹如声声鼓点,不断规范“双减”后的校外培训市场。

眼下正值“双减”政策实施后的首次期末和首次寒假的重要节点,浙江持续深化“双减”工作,并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对标提升”四大行动,以巩固拓展“双减”成果。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这一顽症及痛点,2021年9月,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作业结构更合理;从“彰显作业育人导向”“明确作业学习功能”等10个方面加强指导,坚决扭转部分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要求各学科每日作业向学生和家长公示,确保总体作业时间不超标。

同时,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了浙江省中小学作业改革会议,现场参与人数500余人,线上6.8万余人同步参与观摩,30余所中小学校交流了作业改革的实践成果;组织策划了“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的主题研讨活动,在去年10月的教研论坛上向全国直播,当日观看超40万人次,现已超过70万人次。

半年下来,“双减”的成效毋庸置疑,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等得到明显改观——

浙江作为营利性培训机构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提前一个月完成压减任务,全省8107家线下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100%压减,其中51.39%选择转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23.53%选择转为非营利性培训机构,还有25.08%选择注销;

2021年12月上旬以来,金华、嘉兴、衢州、杭州等地纷纷出台举措,公布非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使其为人民群众提供公益服务,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全省课后服务全面实施,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段学校100%开设课后服务;

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时间控制达标率从去年上半年的39%,提高至99.7%;

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改善,各地涌现出一批先进教育教学改革和优质课后服务的典型案例。

人们欣喜地发现,培训市场“虚火”降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同时减去以往过重的学习负担,孩子们的作业和校外培训少了,休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多了,幸福感更强了。全社会支持和认可“双减”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教育部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及其家长对减负提质工作的满意率分别达98.1%、98.3%,其中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为60.9%、61.0%,多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

育人为本,教育新生态正在重塑

作业、学科类培训少了,课后服务吸引力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省共有437.75万名非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到89.9%。

各校“一校一案”制定了课后服务方案,课后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解决“三点半”难题的同时,进一步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学后托管实行“私人定制”,提供了科学实验、魔方、头脑风暴等100多门拓展性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实现了“一生一课表”,在托管的时间上也更具有弹性。舟山市普陀小学推出课后服务4.0——和美驿站,围绕艺术审美、阳光体育、劳动实践、科技创新、人文素养5个主题,共设置48门课程,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管理教师持“一日一课表”“一班一名单”,对课程开展进行巡查和监督,以确保课程高质量实施。

为破解学校拓展项目少、专用场地不够、专业师资紧缺等难题,各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统筹利用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在衢州,依托各级群团组织,多措并举服务学生及家长,助力课后服务之“火”越烧越旺。台州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教育与科普场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组织科技教育专家进校园,依托科普基地建设40多门科普课程,助力课后服务。丽水则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和青少年宫的组织、活动、课程、师资优势,多家青少年宫联袂推出“流动少年宫助力双减5+2”服务活动,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双减”实施以来,全省共有31.7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参与率为94.6%。如何加强对教师的关心关爱成为新课题,宁波市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15条,让教师安心于教育教学;衢州推出弹性上下班、规范校园事项、聚焦专业引领、完善多元评价机制等8项暖心举措,让“双减”更有温度;为缓解教师压力,金华鼓励综合运用“家—校—社”合作、“白名单”共享及工勤辅助服务购买等方式增加课后服务的师资编配,并注重落实经费保障、关爱教师心理健康等;温州则出台教师“礼遇优待”20条举措,多方位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多举措减轻教师负担和压力。各校关爱教师“妙招”频出,常山县第一小学巧设“时间银行”,大大提升了教师幸福指数。

“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进一步促进了校长、教师、家长及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素质提高。去年10月,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顺利实施。此次监测,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德智体美劳测试指标,融入当下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加强了有关学生德育、劳动实践、学科实验操作,以及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负担等方面的监测。浙江省教育厅还研制了关于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稿。

金华市婺城区首创“双减码”预警系统,形成学生作业、睡眠时间、手机使用、阅读和体育锻炼这5项情况的“绿、黄、红”三色码;宁波将“双减”工作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台州在全国率先建立“双减”评价指数测评指标体系;绍兴市上虞区聚焦作业管理,推出“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动态监测学校作业负担……浙江基础教育领域正以“双减”为契机,进一步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强化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聚焦课堂主阵地,“教育回归学校”在深化

校外培训退场,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凸显。如何保证学生在校“能吃饱”“吸收好”?兰溪市振兴小学校长金建松表示,学校推行“336IP双减”,就是要做好“三增”“三提升”,通过打造教师教研品牌、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创新完善“温心”课堂等途径,实现增加学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阅读时间,提升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作业管理是“双减”主要内容之一,不仅涉及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压缩,还涉及作业内容选择、作业形式调整等。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全面加强了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

各地各校以作业减量提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切口。杭州市提出,凡布置给学生的习题、试卷类书面作业,教师须先行试做;建立作业公示、检查、统筹协调制度;强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研,建立优秀作业评选和展示交流制度等。宁波当前正在着力建设市级中小学作业管理平台,优化作业管理,用数字化手段答好作业监管难题,出台作业总量审核监管、质量定期评价、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并开展校本作业设计试验学校建设,提炼出优质作业共建共享的办法在全市推广。

舟山市定海区各校以“控总量、提质量、强能力”为基本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和辅导的全过程管理。浦江县各学校纷纷出台体育家庭作业方案,在保证校内一小时运动量、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后运动托管社团的基础上,体育家庭作业也成了学生每天必打卡的内容。

在教学管理上,浙江设立“改进学校教学管理”试点项目,确定嘉兴市、杭州市上城区等23个市、县(市、区)为“改进学校教学管理”项目试点地区;并于去年11月上旬发布《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指南》及配套解读,为义务教育学校改进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工作纲要。

“双减”以来,浙江各地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高度重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指导;学校普遍更加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当前,温州建设实施“未来教育”体系,全力构建教育新体系、新形态;杭州市西湖区开设名师、名课、名校在线系列课程,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绍兴强化网络教育资源应用,打通信息共享壁垒,常态化开展网络课程推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查漏补缺,截至去年10月,累计在微课学习平台上传作业指导微课1.2万个,点击量超340万次……教育的重心得以回归校园,学校真正承担起培养下一代主力军的作用。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