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浙江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 | ||||
|
||||
“谢谢你们,我家茶林又长满绿叶了!”日前,在遂昌县金竹镇叶村村,涂大宽老人紧握着浙江大学动物医学系本科生王丹琳的手,动情地说。 作为浙江大学“黄土地基层实践成长计划”遂昌实践团的一员,王丹琳与同学们走村入户时,从落在地上的黄色枯叶,留意到涂大宽家的茶林得了“叶枯病”。他们借助学校的科研力量,给出治疗方案,帮助老人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元。 今年7月以来,浙大246名学子奔赴浙江和新疆的9个县(市、区),扎根基层挂职锻炼,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毕业后服务基层、服务西部、服务国家。“黄土地基层实践成长计划”正是浙江大学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的一抹亮色。 “要用‘彩虹’载着大学生走到充满烟火气的街道和乡镇,为老百姓实打实、心贴心地做事。”浙江大学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创始人、浙大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阮俊华说。 赤橙黄绿青蓝紫,20余年来,这一平台聚焦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将他们和基层紧紧连接在一起,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被同学们称为“托起梦想的彩虹桥”。 黄色,是“黄土地基层实践成长计划”,输送学子深入基层一线感受大地冷暖;绿色,是“绿色浙江志愿服务计划”,多年来将环保印记镌刻在之江大地上;紫色,是“紫领人才培养计划”,激励上千名青年英才将青春与梦想贡献给祖国广阔的山河…… “绿色浙江”,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从一个校园社团,发展到一家拥有200余名会员、10万余名志愿者的5A级民间环保组织,阮俊华与他的学生、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获得者、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忻皓,20余年来着力培育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凭着一股“轴劲儿”,他们带着学生跑社区、进工厂、入乡村,积极推动开展“浙江省青少年绿色营”、“迎绿色奥运”系列活动、“同一条钱塘江”保护母亲河活动、东亚气候论坛等公众宣传教育和环境参与活动,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生态环保的理念落实在基层治理实践中。 “认识真实中国”,这是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持之以恒的追求。从2015年开始,平台陆续打造县委书记讲堂等思政理论课,聚焦县域治理的创新实践,邀请县域党政主要负责人与青年学生分享执政为民的拳拳初心,生动展现“郡县治,天下安”的道理。 在一线干部的讲解中,青年学生得以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在国家日新月异的伟大变革中树立对中国梦的强大信心。近年来,多名90后学员成长为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一大批学员进入基层领导班子。今年毕业的91位“紫领人才培养计划”学员,有53人选择成为选调生,在基层奉献自我,其中留在浙江的就有25人。 “创办至今,彩虹人生思政育人平台越来越多彩,立德树人是一以贯之的主线。帮助更多的青年学生树立信仰和理想,为他们的成长搭建舞台,成就他们的彩虹人生,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初心。”阮俊华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