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1-07729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1〕263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1-07-02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7-02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教厅提〔2021〕263号

陈忠、张翼宙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 为我省卫生健康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第122号提案)悉。经商省级有关厅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人员“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体系,着力提高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健康浙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深化公卫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浙江大学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博士,浙江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4所高校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硕士,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4所高校培养公共卫生专业学位硕士,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宁波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杭州医学院6所高校设置预防医学本科专业,2020年招收研究生273人,在校研究生481人,毕业48人;招收本科生714人,在校本科生2690人,毕业本科生402人。“十三五”期间,支持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医学院3所高校建设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省一流学科(B类);支持温州医科大学的预防医学专业立项建设省级特色专业,温州医科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预防医学专业、浙江中医药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立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支持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建设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加快建设公共卫生类一流课程,创新课堂教学,深入实施“互联网+教学”行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目前我省高校建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

试点规范化培训,提升公卫人员岗位胜任力。我省设立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公卫培训基地,配套了浙医一院、杭州市西溪医院和宁波市第一医院3家临床实践基地,并借助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学员实行流行病统计和科研设计培养,实施3年以来招收学员覆盖全省ll个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和社区防控等医防融合的培训计划,让公共卫生培训学员在医院临床上实践诊治,在疾控机构实践流行病学,从实操层面提高了公共卫生人员现场处置和疫情防控能力。

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公卫人员履职水平。我省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应培尽培的原则开展公共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岗在职培训。2004年至今浙江省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已经招收了四轮22期共333名公共卫生学员,覆盖了11个市级疾控中心和85个县区级疾控中心,这些人员均在工作岗位上成为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骨干。2006年起浙江省预防医学岗位培训中心对全省疾控系统新入职人员开展流行病学、检验、健康教育等专业的培训,“十三五”期间共举办5期,培训新进岗公共卫生人员896人,有效提升了公卫医师的岗位适应能力。近三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继续教育项目也呈现数量不断上涨,质量不断提升的趋势,立项167项,培训公共卫生人员4万余人次。同时面向医共体积极开展公共卫生管理和业务培训班,覆盖所有医共体单位,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2020年为适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省卫生健康委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建立了手机端的“浙卫培训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远程教学。疫情防控期间我省线上培训总量达到100万人次,实现卫技人员全覆盖,明显提高全省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与应急处置的专业素养水平。

加强医教协同,开展公卫人员基层定向培养。与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基层卫生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定向培养专业,自2013年实施以来,每年定向培养人数从最初100人,增加到现在153人,累计培养预防医学专业778人,履约率达到98%以上,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人员的最稳定来源。

下一步,我厅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加强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医教协同促进人才培养与卫生健康行业人才需求供需平衡。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强化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合理增加公共卫生研究生培养数量。鼓励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加强公共卫生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发展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

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多学科背景下的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加强医学院校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的医教研合作,扭转教学与实践脱节、救治与防控脱节的问题。3年内建设10个左右省级公共卫生实训中心,支持高校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

三是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教育。加快培养“无病善防、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型人才。加强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着力培养公共卫生等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

四是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强化中医学对全科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积极推广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适宜技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宣传推广易于接受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基层疾病防治和居民健康管理。

五是落实医防融合相关政策,提升防控效率。省卫生健康委将理清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发展定位,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转变,增强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提升与疾控机构联动合作效率。加快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专项储备制度建设,预警监测异常苗头,有效应对各类新发再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高教处卢燕,电话:0571—88008990)

 

浙江省教育厅

2021年7月2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