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1-07694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1〕212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1-06-29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9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6-29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教厅提〔2021〕212号

冯志刚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线上教育有效化教学的建议》(394号提案),从构建专业全面的课程考评体系与购课指导、加强平台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3个方面对线上个性化教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据您的建议,我们组织力量开展研究,现答复如下。

积极整合多方力量,持续扩大优势资源覆盖面

近年来,省教育厅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网址:yun.zjer.cn),整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和社会力量,汇聚各类优质资源超过550万件。建成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1436门,服务跨校选课完成学分选修。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依托平台开设网络同步课程4452门,全省学生参与在线学习超过120万人次,提升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开设“名师带你学”直播教学服务,面向学生专题指导学习重难点。建成微课资源5余万个,为师生教学提供全面系统的自主学习服务。建成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共享200余门专业核心网络课程和企业大师微讲堂,提供技能学习服务。建成100所省级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实践示范学校,建成各类学科空间235个,上传资源数30余万条,共享网络课程5400余门,形成案例1800余个,总访问量7700余万人次。推出寒假和暑假“公益课堂”,打造“之江汇”教育广场7点钟课堂。“之江汇”教育广场课程平台应用已实现专家点评、学生评价、数据应用统计等基本功能。创新“按用付费”机制,评审通过的课程资源,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面向全省师生服务,根据课程资源应用绩效进行不同付费激励,促进课程质量提升与有效应用。

在高等教育方面,浙江省建成高校课程共享平台。教师对原有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规划和设计,进而运用多种直观的信息技术呈现出碎片化的课程知识点,达到系统性和获得性的动态平衡。学生借助多种网络终端,通过测验、作业、考试、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灵活参与线上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再造。目前,高校课程建设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深入人心,突出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学生的评价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推动高校跨校选课学分转换,2020年完成44所高校共计57154个课程学分的转换和互认。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汇聚全省优质慕课课程3998门,入驻省内外569所高校、2万余名教师、247万名学生,累计选课学习600余万人次;该平台作为教育部在疫情期间发布的首批22个免费开放在线课程服务的在线课程平台之一,已成为我省高等教育“互联网+”教学改革展示的重要窗口。

在终身教育方面,我省已建立省级学分银行。依托杭州广播电视大学等11家单位成立学分银行分部,实现市级分部和县级分中心的100%覆盖率。开设受理点2138个,形成遍布城乡的学分银行受理点网络。共计为1181万名学习者建档开户,存入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各类学习成果信息5000余万条。学分银行信息系统中共有4758家办学及发证机构,存储各类学历教育成果目录12488项。开展慕课与学历课程的学分互认工作,建立学历教育课程与课程转换规则406条,职业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转换规则138条,探索了不同学习成果认定、积累、转换途径与方法。累计实现学历教育课程与课程转换48170人次,转换学分390273学分;职业培训证书与学历教育课程转换4678人次,学生4114人。

二、大力推动开放合作,积极构建教育信息化服务生态

目前,省教育厅正在推进平台的开放生态共建。创建政采云教育资源馆,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线上采购交易。拓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网服务能力,开设和共享综合实践基地、研学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青少年宫等在线培训课程。实现与未来社区试点互联,共享社区青少年主题教育资源。开展引智工作,成立“之江汇”教育研究院、在线教学大数据研究实验室等智库组织,研究新技术在线上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提升数据应用绩效。开展跨区域资源互换和共享,落实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部署,创新教育援建和教育网络扶智方式,推动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国际合作交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整合社会企业和行业专家等优质资源,打造开放、多元、共享的教育应用新生态。

三、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2020年,启动“之江汇”教育广场2.0行动计划,建设规范化的用户中心,按照“数据上移、服务下沉”推动用户数据分级管理,以真实业务驱动用户数据伴随式采集、触发式清洗、周期性归档。保障用户数据安全,实现对账号和权限变化追踪,实现日志审计、对异常行为和潜在风险的发现与告警,提升用户认证和用户数据获取接口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多业务场景的认证需求;建设智能化的资源中心,规范资源建设标准,健全分类体系。推动与各级各类资源平台的融通共享,通过专题开发、征集、合作等方式建设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数字教育资源,立足教育教学需求,以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为依据,提升搜检索能力、智能汇集能力和遴选整合能力,逐步构建资源审核与评价业务流程,优化资源推送算法模型,实现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资源找人”;建设精准化的数据中心,发挥平台优势,对准入应用动态采集资源应用行为数据,构建业务行为数据仓,通过聚类和相关性等算法支持,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数据驾驶舱、教学能力、学习发展等可视化数据服务,探索构建课程教学和学习评价模型,对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学生在线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协助区域、学校开展规模化在线课程教学,以精准服务为目标,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空间动态收集和分析用户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实现资源和服务的精准推送,真正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应用环境。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进一步提升网络教学的有效应用,推进平台生态建设,加强数据研究与应用。一是优化“之江汇”教育广场课程教学评价系统,为教师提供课程应用绩效报告,以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和满足学习者全面而个性发展的需求,构建体系完善、层次清晰、动态更新的在线课程群,逐步实现一人一课表,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常态化开展,实现课程平台与学分银行平台对接融通,实现课程共享平台学习成果的“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二是按照“整体架构、分级投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思路,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校经费分级投入、资源众建共享和数据互通共治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建立政府与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三是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建设与教学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具有相同学习特征的学习者进行聚类和分组,从而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精准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与交互支持,实施精准教学,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育环境;开展资源、用户、教学等要素相关关系分析,研究资源产生机制和供给的有效方式,探索基于开放平台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生态体系。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袁霄,电话:13758236226)

浙江省教育厅

2021年6月27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