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浙江日报:燃情瞬间定格百年大党的诞生
发布日期:2021-04-16 浏览次数: 字体:[ ]

“很想再画得好一些,得再琢磨琢磨哪里还需要调整。”记者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9号楼4楼画室见到何红舟教授时,他正与学生一起紧锣密鼓地对油画《小平您好》进行最后的创作。再过几天,画作就要被运往北京。

何红舟的画室里,三幅巨幅油画煞是惹人注目:一幅《小平您好》,一幅《抗疫肖像》,还有一幅就是《启航》。

油画《启航》以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为题材——100年前,一艘小小的红船从嘉兴南湖畔起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何红舟认为,这红色的印记,值得最用心的艺术表达。

一段开天辟地的历史,该如何凝聚于一幅画作之中?厚重的历史、浪漫的艺术,两者又如何更好地相结合?记者走近《启航》的创作者,听他们讲述精品是如何诞生的——

登船瞬间

定格百年历史

《启航》有两个版本。表现一大代表们乘小船陆续登红船的,入选了2009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表现代表们从湖边的跳板登船的,近日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是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获奖作品。两个版本均通过代表登船的瞬间呈现百年的历程。

“从地域上看,南湖属于浙江,浙江的画家应该认真来画红船。”何红舟说,他最初也曾考虑过中国入世、女排夺冠等题材,后来,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提议,以中共一大为表现对象,并以代表们陆续上船为呈现场景,这样契合“启航”主题,气势感也更强。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作为浙江省文联、省美协的名家孵化对象,何红舟有着多年的历史与主题性绘画创作经验,但他深知,这个题材呈现难度尤其大。绘画不像一台戏、一部电影或文学作品,可以用几小时、十几万字去承载。它看似是一秒钟的定格,却绝不仅只是某个场景的再现。《启航》要呈现的,是近百年的历史长河,“就是要让观众透过笔墨定格的瞬间,回望一个百年大党诞生、壮大的历程。”何红舟说。

油画语言独有的魅力在于,能够以写实的方式表达艺术工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态度。但如何把“信仰”“精神”等抽象的概念赋予其中?这是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难点所在,也是《启航》另一个创作难点。为了更好地创作作品,何红舟邀请了中国美院教授黄发祥作为搭档共同创作。首先要尊重历史,再去开展艺术化的呈现,成为两位画家的共识。

于是我们看到,从天空、湖水到船,再到船上的人,以及每个人物的神态,都在讲述那段历史——

动荡湖面之上,密布乌云之下,参加中共一大会议的代表意气风发。身着蓝布长衫的毛泽东,昂首抬头远眺;董必武从小船阔步迈向大船;李达站在船头,目光回望……

不管置身其中,还是从中抽离出来端详,怎么看,画面都充满希冀,也正如云后透出的曙光——革命航船即将启航。

何红舟想带给观众的正是这种震撼感,“就是回头一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情!”

精品工程

三年磨一剑

精品,必然要经过千锤百炼。何红舟介绍说:“《启航》项目启动是在2006年,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在北京第一次展出,整个创作跨度超过三年多。”

精品工程,须得三年磨一剑。在画室里,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手稿、小画、影像、资料……其中不少是创作《启航》时留下的。“当时光手稿就画了30多张,油画小稿也画了很多。”何红舟回忆,那时候没有太多图像处理软件,一版一版来来回回修改,几乎全是手绘。

“最困难的并不是绘画本身,而在于构思。”何红舟话题一转,“关于那段历史,留下来的影像和资料少之又少,很多历史人物只有一张正面照。所以我们必须对党史有深入的研究,大量阅读资料、回忆录等,增加形象认识,才能再还原到绘画创作中。”“画好这类题材,首先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积累。”对何红舟的说法,黄发祥深以为然。

为此,两位画家经常反反复复地讨论,一边画一边考证历史资料,邀请党史、国史专家进行解读论证,还跑到南湖边近距离观察红船,租船在湖上游了两圈,又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学习调研。

“具体到人物上,画家必须对每个人都有非常熟悉的认知,否则在表现的时候就容易犹豫不定。”他们站在画作前,指着每位代表向记者娓娓道来:“每个人的身份、人格、命运迥然不同,需要画家赋予特定的形象。”

比如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有着重要地位,但他当时还年轻,不能过于突出。所以,经过艺术表现手法处理后,最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画面是——毛泽东处于构图的中心,身着蓝色长衫,肩挎包袱,正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风发。这种安排和描绘使他成为人物组群的视觉焦点。

在细节刻画上,精益求精也是两个人的共识。在画室一隅,记者发现一双颇有些年代感的布鞋,这是为创作《小平您好》专门找来的“模特”。像这样的“古董”道具,在创作《启航》时也有很多。比如,画董必武时,他们专门找了拍历史剧的剧组,帽子、马褂、长衫,道具一应俱全,就是为了能刻画出更典型的人物形象。

何红舟和黄发祥坦言,在创作过程中,确实碰到不少困难,也得到了很多收获——从还原真实,到边创作边重新理解历史,到真正把主题呈现出来,对整段历史也有了更为充分的认知。

文艺浙军

薪火代代传

回望百年历史,纵横捭阖,波澜壮阔。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无疑是描绘历史、表达家国情怀的重要形式。“今天画历史画,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回望历史,二是对下一代进行思想文化熏陶。”黄发祥这样解读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启航》之后,何红舟、黄发祥还创作了《满江红》等多部鸿篇巨制,但事实上,《启航》并非两人初次合作。1996年,他们就与全山石教授一起合作了《五卅惨案》。这幅大型历史人物油画通过丰富、逼真、典型的历史人物群像,再现了1925年5月30日发生在上海的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大型历史题材创作,往往需要多人完成,因而,集体创作,甚至是老中青三代共同出力,就成了独特的创作模式。

今年2月,在浙江展览馆决胜全面小康 ——“百年追梦”浙江省美术书法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展上展出的《无名英雄颂》,也出自何红舟及其团队之手,七八个师生一共创作了一个多月时间。“一些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其中,甚至独立负责一幅。”何红舟指着画面最左边的一小幅告诉记者,这就是由研究生蔡俊杰独立完成的。

“全山石等老一辈画家,带着我们一起参与创作,慢慢地,我们就得心应手了。”黄发祥说,挖掘题材、升华主题、构思构图、画面制作……整个流程,培养的不仅是兴趣,更是创作的方法。现在,他们也把这套模式延续到了与学生的合作当中,“相信不久之后,年轻人就能挑起大梁了。”

用写实性油画语言表现历史,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传统优势。《开国大典》《新中国诞生》《时代领跑者》……近些年,“国美人”在重大题材美术创作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甚至以“国博中的国美现象”被人称道,彰显着文艺浙军的力量。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文脉与精神,都在代代相承。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