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图文报道
索引号: 002482082/2021-00109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1-03-09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开学季,从“心”开始
发布日期:2021-03-09 浏览次数: 字体:[ ]

开学第一周,回到久违的学校,一些学生难免出现焦虑情绪。宁海县黄坛镇中心小学有个特别的减压妙招,学生课余时间可以随时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体验VR身心减压放松系统。舒缓的音乐、趣味的电影、互动的游戏场景……只要戴上VR仪器、按下手中的遥控器就能进行各类场景的选择和智能互动,从而稳定情绪、调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2月23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要持续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各地各校开学前后要组织学校德育干部、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学科教师等,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要采取心理讲座、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个别心理干预等多种措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要健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制度,及时化解处置突发问题。要帮助学生尽快调整好精神状态,以健康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重在预防,贵在坚持。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庞红卫告诉记者,自2015年省教育厅将心理危机筛查和干预工作纳入省教育业绩考核指标后,厅办公室每年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通知》,并择机发布《浙江省中小学心理高危学生排查情况的通报》,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定期开展。根据部署,2021年3月开学后,各地各校将开展一轮心理筛查,并针对心理高危学生制订干预和转介方案,逐步实现精准筛查,综合干预。

开学已有一周,杭州的家长发现了一个明显变化:传统的“摸底考”取消了。不止于此,2月25日杭州市教育局召开的全市区、县(市)教育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严格落实减负要求,不对学生寒假作业完成情况做“一刀切”刚性要求,开学一个月内不组织文化学科测试,引导服务学生“美好成长”,为保障原本放松身心的寒暑假不走样为“作业假”“补课假”带了好头。

在不久前结束的宁波两会上,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对此,宁波市教育局作出了回应,正在加紧筹建“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中心拟建设两个实体基地,分别为“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体验中心”和“宁波市中小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前者建在教育系统,后者建在卫生系统,双方充分整合资源,构建教育部门与医疗卫生部门有效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事,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室主任史耀芳透露,接下来将推出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宣讲活动,增强家长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力。

在平湖市,棒球进校园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新范式成为新常态。“打棒球有助于培养个体的专注度和团队合作精神。”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丁明红介绍,2018年活动全面推广后,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训练效果显著。一些内向的学生慢慢变得自信,一名多动症学生的专注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平湖市趁热打铁,组织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和兼职棒球教练结对,共同制订授课计划,下一步该市还将成立棒球运动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提升指导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我拨打过电话亭的热线,是一个大姐姐为我解决困惑的。她提供了一套治疗方案,还挺不错的。”最近,台州中学心理活动中心门口多了一个“心晴驿站”电话亭,走进电话亭,简约封闭的格局,暖色调的空间设计,看起来既亲切又放松。这是临海市相关部门会同三甲精神科医院推出的心理健康疏导平台,学生可以根据需求,菜单式选择合适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获得全天候、专业、私密、可视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嘉兴市教育系统内构筑起了“三全”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力除“孤岛效应”。通过加强卫教融合、家校合作、校社联动,贯通两个纵向通道,建立“市级—县区—团组(片区)—学校”四级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网络,和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间心理成长信息互通机制。截至去年年底,该市已建立1个市级儿童青少年服务总站、8个县(市、区)级服务站、55个服务团组(片区)和336个中小学校服务站点。

心理健康活动周、高三趣味心理运动会……说起衢州第二中学每年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师生们兴致盎然。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衢州二中始终秉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尝有成功的情绪体验”的理念,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家校沟通的障碍在哪里?”“如何应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小意外?”还未正式开学,兰溪市“美美+家”工作室发起人吴玉花忙个不停,为当地教师带来一场场心理健康培训。成立4年多来,“美美+家”工作室已在各级各类学校、社区等35家单位挂牌,前来预约进行家庭教育个案辅导的人络绎不绝,仅2020年,受益师生家长超1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省还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建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为各地各校常态化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设立“浙江省学生心理诊疗与研究中心”,融合医学与教育资源,探索医教结合模式,为有心理诊断与治疗需求的学生提供更专业与快捷的服务,极大地缓解了各地各校心理高危学生的干预压力;建成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危机动态管理平台和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对心理高危学生的远程会诊,动态管理,全程跟踪。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697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5073所中小学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近1000所学校成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16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