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教育动态
索引号: 002482082/2020-07182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0-09-28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桐乡市四维度推进社区教育向纵深发展
发布日期: 2020-09-28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桐乡市各社区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教育人”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地域特色文化资源以及长期发展规划,努力整合公共文化教育资源,大胆创新社区教育项目引领路子,积极开发社区教育区域特色课程,广泛开展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学习需求的各类活动。

一、社会资源高密度整合

1.整合社区教育人力资源。通过任命、委派、招聘、聘请和自荐等途径,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目前全市社区学校有46名专职教师,237名兼职教师、615名志愿者教师,其中有名师、名校长、资深社区教育专家、国家级行业大师、非遗传承人、文学研究家等。

2.整合各类教育机构资源。把学校所在地周边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 高等院校、非遗中心、工美协会、文体站等机构和单位组织起来,形成相互补充、教育功能多样的社区教育机构群。如石门镇社区学校目前已开辟和整合建设了多个体验基地:丰同裕蓝印花布染坊、陆家庄农耕文化馆、缘缘菊业、东池道德展馆、崇安鞋业基地等,众多的社区教育基地、丰富的培训内容、优秀的活动团队和师资队伍,为社区居民实现自主选择性学习提供了便利。

3.整合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把镇机关其他条线如农经中心、社会事务办以及周边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课程整合为一体,用“菜单”的方式供社区成员选择,用配送的方式为各村(社区)教育点提供服务。

4.整合信息网络资源。通过“嘉兴市学习网——市社区学院教育网——镇社区学校网”三级网络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传播和引领作用,加强社区教育资源的宣传和推广。

二、项目引领高质量结果

以项目研究推进为抓手,努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社区教育的活动质量,效果显著。以石门为例:2017年实验项目《营造道德氛围 创建文明家园》启动,2018年《寓子恺文化于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先后获桐乡市、嘉兴市两级立项,2019年蓝印花布的实验项目获桐乡市级立项。项目建设上的付出,让石门社区学校收获了一批重量级的荣誉:《子恺文化体验学习》和《乡村非遗小课堂》被评为嘉兴市十大特色品牌项目,《桐乡蓝印花布技艺学习》项目送评浙江省成教品牌项目。项目引领下的高品质品牌建设,大大提升了全市社区教育质量。

三、特色课程高水平开发

社区学校始终将实现一方资源与一方百姓需求的无缝衔接作为教学根本,着力聚焦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

一是开发乡土教材。围绕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和镇文化内涵建设需要,开展各类课程开发研究,编撰了《石湾少年》《染缬》《走读江南运河》《桐乡乡土美术》、《古筝特色培训》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教学读本。二是传承非遗文化,抓非遗、用非遗。如石门社区学校将省级非遗三跳曲艺列为课程开发的重点,村(社区)设立固定教学点,结合暑期春泥计划,每年都安排三跳教学,教学对象从老年人逐渐覆盖到中小学生,课程成果《韵河三跳》被广为运用。近年间,三跳教学不仅培养了一批批学子,还带着石门人走上了央视舞台。学校开发的嘉兴市特色课程《走近染缬》,利用国家非遗蓝印花布开展乡土课程建设,不仅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同时也获得了同行以及专家们的高度认可,2019年课程成果获嘉兴市评比二等奖,蓝印花布技艺学习成了亲子体验的最佳载体、学生校外实践的最佳载体、老人回忆乡愁的最佳载体,蓝印花布技艺学习最后成功链接一方产业经济,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最佳案例。

四、社教活动高频度展开

1.活动次数频。2019年底,全市176个村文化礼堂暨村级市民学校建设圆满完成,设施设备配套完善,通过这一平台,全市居民参加学习培训年总人次达203187,仅2019年社区教育进文化礼堂(村级市民学校)活动就举办了752场,每个教育点都在4次以上。

2.活动内容丰富。社区学校牵头或参与的社区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学校联合体验基地举办志愿者教师培训班、亲子非遗技能体验学习、小学生校外教育体验学习、摄影学习、农产品加工制作培训、蚕桑饲养技术培训、种植培训等;联合道德展馆的德育讲堂、家风家训类活动;联合农耕文化馆的大型农耕体验活动等,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参加,参加社区教育活动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占常住人口的38.1%。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