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关注

中国日报:助受援地中考高考双丰收 浙江“组团式”教育援疆持续发力
发布日期:2020-07-31 浏览次数: 字体:[ ]

7月24日晚上,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考成绩揭晓后,新疆乌什·衢州实验中学传来喜报,学校中考、高考双双实现重大突破。在中考中,全校168名考生有39名考生列入全县前100名,28名考生进入全县前50名,其中全县前12名全部来自该校。在高考中,乌什·衢州实验中学实现2个“零的突破”。一是普通文化类本科上线人数实现“零的突破”,文化类本科上线达到5人;二是上一本线人数有了“零的突破”,今年阿比代姆·阿日普同学超过理科一本线,打破了学校连续三年的“一本线荒”。

“乌什·衢州实验中学取得的阶段性成绩,说明我们研究和拓展“组团式”教育援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省援疆指挥部第十批人才管理与开发组组长蓝邓骏告诉记者。

根据省援疆指挥部“12346”总体思路,今年,浙江省选派580名援疆教师,覆盖了从幼儿园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的全链式“大组团”。援疆教师资源分配相对集中,19人担任校(园)级领导,在各县(市)各学段重点打造1所标杆校,又赋予本地教师培训基地职能,使技术、学科、理念、管理要素形成一套“组合拳”,着力发挥组团的乘积效应、示范效应。

确立试点学校,多重投入,软硬件两手一起抓。省援疆指挥部安排专项经费支持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瓦提鲁迅小学、拜城四中、乌什·衢州实验中学等4所自治区“组团式”援疆试点学校。在硬件上,投入专项经费持续支持试点学校改造教学设施,增加教学设备,完善优化教学环境。在软件上,充分调动援疆教师资源,统筹调度,开展多项教研教学活动。3月2日牵头协调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党政正职和12位援疆教师,围绕“双高”计划建设、“组团式”教育援疆试点等,通过视频会议展开“头脑风暴”。6月中旬联合相关市援疆指挥部赴各试点学校开展推磨式巡回调研。继续试行乌什·衢州实验中学“托管式”管理模式,学校党委书记与校长全部由省援疆指挥部选派,实现教学与管理先进理念的双重输出。

授人以渔,强化本地教师队伍培养,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青年优秀教师队伍。对当地教师队伍的“传帮带”机制一直是“组团式”教育援疆的重要工作,目的在于变“输血”为“造血”,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四有”好老师队伍。今年,省援疆指挥部创新“传帮带”工作机制,学校与援疆教师领队签署《援疆目标任务书》,师徒结对,采取共同备课教研、课堂研学听课、课后复盘总结等形式,从细节入手,把脉诊断,找出短板,提供方案,把浙江教育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带入课堂。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无法针对全地区青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但省援疆指挥部人才管理与开发组不为困难所困,并未停止“传帮带”的脚步,选派9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援疆教师与当地4名优秀教师创造性组成导师团,一个月时间内分赴进新和、柯坪、阿瓦提等3县10余所中小学送教培训,变“漫灌式”培训为精准“滴管式”培训,为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教师培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近半年来,已组织240人次援疆教师开展送教下乡84次、培训和指导本地教师1.26万人次;切实有效提升当地青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借助云端技术优势,推进网络教研与教学,高效赋能“组团式”援疆。今年以来,省援疆指挥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组团式”援疆教育工作中加大网络技术支持,利用浙江强大的云端技术优势,大力拓展“云端教研”、“空中课堂”、“同步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教学活动。

在新和县丽水小学,丽水市援疆指挥部协同联通公司为学校专门铺设光缆专线,使信号时差控制在4毫秒以内,通过网络与智能跟踪摄像头构建的专属传播授课系统,为丽水与新和两地学校完成同一堂课提供了扎实的硬件基础。这项工作的试点完成也预示着将有更多的浙江名师和优秀教师成为后方的援疆教育人才库,提供更广泛和更高效的教育服务。

在当地教师的培训中,网络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省援疆指挥部共组织7位“浙派名师”,分学段开展“云端”教研活动,有3万多人次本地教师与“浙派名师”进行交流。同时组织210余人次浙江后方专家开展云端教研,培训本地教师5.57万人次;组织“空中丝路课堂”147场次,浙阿两地2.1万余人次学生同步授课。网络教研和教学所惠及的当地师生面大幅提升。

下一步,省援疆指挥部将探索实施大组团、大教研、大帮带、大托管的“组团式”教育援疆新模式。未来3年,将新设60个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推动名师工作室从幼儿园到高中各主要学科全覆盖。发挥教研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探索实施“4个1+N”模式,即通过前后方联动、援疆教师和本地老师组合,以相同学段的学科为单位,建立“浙江名师—地区教研组—县(市)教研组—学校教研组—青年教师”的四级教研帮带体系,切实加强区域教研、校本教研。树立“大组团”思维,进一步聚焦援疆教师资源分配,在各县市各学段培育一所“种子”学校,该校不仅是标杆校,也是地区教师培养基地,真正把大组团效应释放出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