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索引号: 002482082/2020-06984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20〕113号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生成日期: 2020-07-03 主题分类: 教育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温13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0-07-03 浏览次数: 字体:[ ]

浙教厅提〔2020〕113号

黄兆情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规范教师流动的建议》(温136号)收悉。感谢您对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关心。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适度的人才流动是社会活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发挥人才积极性的重要方式。当前,各地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吸引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同时也出现了您在建议中提到的优秀教师的非正常流动,对于流出地来讲,就是优秀人才的流失。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向杭州、宁波等发达地区集聚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出地区的教育发展。这一情况在苍南县等地区表现的比较突出,进一步规范教师非正常的跨区域流动非常必要。

省教育厅对于教师跨区域非正常流动高度重视,坚持引导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为当地教育发展服务的导向。以省特级教师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选为抓手,探索建立优秀教师服务期制度。2014年第十一批省特级教师评选中,要求新评上的中小学一线特级教师原则上应在本地中小学一线至少服务5年,为本地服务时间不足5年而调离的,自调离之日起5年内原则上不得参评省级及以上先进和申报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2016年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中,对于第十一批省特级教师未经同意提前调离当地的,明确不得参加评审。2018年第十二批省特级教师和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中,进一步细化要求该教师3年内不得离开现任教县(市、区)的中小学校岗位,5年内不得离开现任教设区市中小学校岗位。2018年和2019年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评审中,对于第十一批省特级教师调出申报地的以及第十二批省特级教师调离申报地中小学校岗位的,都不予推荐。实际工作中,一旦发现优秀教师非正常跨区域流动的,省教育厅及时与流入地教育局和优秀教师本人沟通,帮助流出地做好优秀教师的思想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领头雁”的跨区域非正常流动,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对全省跨区域流动的省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进行过专门调查,绝大多数最后都经当地教育部门同意后调出的。温州某县1名教师不满服务期外调,当地教育局专程到我厅,希望帮助一并做好该教师的工作。我们与调入地教育局和教师本人做了沟通,但调出地教育局随后表示同意该教师调出。

积极推动各地政府特别是优秀教师流出较多的地方政府依法保障教师待遇。2018年印发《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在出台公务员奖金政策时,必须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全省中小学教师人均收入在2017年、2018年持续保持高比例增长,教师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为解决我省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2020年1月,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文件,明确了操作性更强的义务教育教师和公务员工资待遇计算比较口径。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度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专项督导的通知》,对各地2019年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情况开展督导,结果作为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和教育现代化县等教育评估工作的重要依据。2020年省教育厅把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情况纳入各地教育发展业绩考核指标。目前,我厅正在统计2019年各地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情况。从各地上报数据分析,我省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将继续保持高比例增长。以苍南县为例,2019年上报的义务教育教师人均收入12.7万元,比2018年增长10%。

当前,我省各地对包括教师在内的优秀人才的竞争非常激烈。要规范中小学教师跨区域的非正常流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第一是要继续引导优秀教师遵守个人承诺,严格履行服务期制度,为当地教育发展多做贡献。为此,在今年即将开展的中小学正高级岗位聘任中,我们将继续严格执行服务期制度,对于违反个人承诺不满服务期调离当地的正高级教师,不得聘任到二级、三级岗位。2020年上半年,舟山市1名违反个人承诺外调的名师,经我厅协调后,目前该教师已经明确表示继续在舟山任教。第二是鼓励调入地区把主要精力放在本土优秀教师的培养方面,不得通过非正常方式引进调出地没有同意调出的优秀教师,特别是对于部分民办学校,继续加大在编教师的规范清理力度,不得既在民办学校任教,又保留事业编制身份。第三是督促当地党委和政府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把教师待遇保障到位,让他们在当地任教有成就感、获得感,这是稳定优秀教师的关键之策。教师工资待遇低、保障不到位是教师外流的因素之一。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教师外流比较严重的地方,在依法保障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等方面也存在短板。以苍南县为例,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自身比较有增长,但与浙北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温州市区及周边县市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与当地公务员相比也存在差距,这也是导致名优教师外流的重要原因。结合前期督导情况,近期我们以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向各市印发督导通知,要求各地分析在教师队伍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下一步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2020年义务教育教师和公务员工资收入的支出保障等。同时拟定7月中下旬,由省教育厅会同省相关部门赴各地开展专项督查,督促各地政府加快整改进度,保障广大一线教师安心教学,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您在建议中提到建立全省中小学教师诚信档案的建议,我们认为非常有建设性。我们已经着手开展相关工作,初步想法是依托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师建立全方位的个人档案,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师德失范行为以及不遵守个人承诺非正常调动的教师,将在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中如实记载,并在全省教育系统内共享信息,以此来约束教师从教行为。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教师队伍建设所提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持续关注教师非正常流动问题,确保各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及电话: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徐建强,0571-88008936)

浙江省教育厅

2020年7月2日

分享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