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2082/2020-00051 | 文件编号: 浙教厅提〔2019〕125号 | 发布机构: 省教育厅 |
生成日期: 2020-01-09 | 主题分类: 教育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第9号提案的答复 | ||||
|
||||
浙教厅提〔2019〕125号 民进省委会: 你们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第9号提案)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省基础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提案内容紧密联系实际,针对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发展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下一步工作具有很强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教育,贯穿于人一生所受教育的各个阶段,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尤为重要。近年来,浙江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探究推进创新教育的浙江路径,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开展了创新性校长和教师培育,学校育人模式转变,未来课堂打造,推进了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等项目,成效逐渐显现。一是创新教育课程建设不断完善。以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涌现了一批与创新教育直接相关的课程。积极推动建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和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形式不断丰富。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参与了旨在转变学教关系、丰富学习方式的“学生立场、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依托新媒体打造“互联网+未来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出现了一批以创造发明为特色的学校。三是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正加快推进。2018年浙江中小学科技教育调研结果显示,在参与调研的543所中小学中,小学开设科学拓展课程与技术拓展课程分别占78%、39%,初中达79%、45%;小学开设计算机编程课程、创客课程和机器人课程分别占42%、37%与37%,初中达42%、30%与37%;小学开设STEM课程的学校近20% ,初中达11%。 虽然我省创新教育总体上有了一定基础,但诚如你们所说的,我省仍面临创新教育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创新教育工作机制仍未有效建立,创新教育普及程度相对不高,创新教育师资队伍总体不足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开展创新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为进一步有效加强全省创新教育工作,你们在提案中提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你们的建议积极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升我省创新教育总体水平。 一、积极构筑我省创新教育氛围。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浙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发展的机遇期,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在工作导向上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近年来,浙江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已经对我们基础教育阶段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创新教育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下一步,我们将突出“创新”与“实践”,以科技创新教育总领创新教育、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以及整合形态的科技教育实践。将中小学创新教育融入到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计划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产业的沟通,关注科技发展前沿,发挥专业人士作用。加强进校园的创新教育相关比赛活动的统筹管理,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技兴趣和提升学生科技素养的有效载体。依托浙江省教育学会创新教育研究分会的平台力量,继续坚持每年举办研讨会,聚焦教育改革背景推动创新教育。 二、继续推进以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按照《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探索基于技术的教与学创新、全面推进大中小学课程改革、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等举措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以STEM教育项目为引领,积极探索推进创客教育。2019年,我们进一步扩大中小学STEM教育试点范围,新增5所浙江省中小学STEM教育项目种子学校、30所浙江省中小学STEM教育项目培育学校,并确定了8个县(市、区)为浙江省中小学STEM教育项目试点区,从点到面,将STEM教育从学校试点推向区域试点。与此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浙江省STEA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由省教育厅教研室牵头,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开展全省STEAM教育学术研究与专业支持,每年召开学术研讨会发布学术研究成果,从学术角度探索中小学(幼儿园)科技创新教育。 三、继续推进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中小学技术教育、工程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加快构建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在坚持开设初中综合课程并稳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同时,酝酿第三代综合科学课程——融合式课程的研发与实验,逐步推进浙江省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从“栅栏式”向“融合式”过渡。推进科技创新教育要与深化课程改革,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相结合。将技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按照我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将课程实施中的劳动实践教育作为首要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和高中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强化学科教育的实践应用环节,积极探索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活动。 四、继续推进创新教育学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创新教育资源建设,健全和完善创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和资源更新、优化激励机制,加强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投入,鼓励优秀教师参与创新教育资源建设,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包括高校、职业学校、企业和公益场馆等)为中小学创新教育服务,为不断提高中小学创新教育水平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在满足常规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基础上,加强综合性功能教室(包括创新实验室、STEAM教室、创客空间等)、特色实验室(包括航模车模教室、机器人教室等)建设,使之成为学生探究知识产生过程、开展自主研究的平台。 五、继续加强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创新教育相关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大师范院校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师范生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师范院校在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中强化技术与工程教育等课程学习,培养更加专业的科技创新教育人才。通过增加综合学习、STEAM教育的课程与实践等环节,整体提高师范毕业生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与STEAM素养。二是通过教研工作来推进人才继续培养。每学期组织省、市、县三级教研员队伍开展相关教研活动,开展科技教育教师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包括创新教育在内的教师培训,例如Arduino、scratch培训等。三是通过师训平台开展教师创新教育内容培训。由具有资质的高校、研究机构等在师训平台提出培训项目,相关教师登录平台自行选课。四是探索借助国际交流来培训教师。例如组织“浙江-印州课程平移项目”,作为科技教师研修的平台,开展教师参与式研修;组织STEM教师海外高级培训团,每年组织一批骨干科技教师到国外进行为期3周左右的深度培训等。省外国专家局作为全国因公出国(境)培训归口管理部门,将继续支持对教育系统专业教师赴国(境)外开展创新教育培训,加强对中小学创新教育教师的培养。 六、继续推动评价改革促进创新教育发展。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完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浙教基〔2015〕45号)中“构建多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形成实施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要求,将创新实践与品德表现、学业水平、运动健康、艺术素养一起作为评价内容。创新实践在实际评价过程中主要考察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包括科学实验、技术操作、职业体验、军训,以及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中形成的作品等情况。同时,在推进我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推动各地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将在创新发明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单列特长学生招生计划;继续完善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包括创新与实践等在内的学生成长突出表现,侧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再次感谢你们对我省基础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你们继续多提宝贵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 2019年7月4日 (联系人:省教育厅基教处董枝平,电话:0571-88008703) |
||||
|
||||
|